在臺北捷運中運量車廂內(就是柵湖線玩具車廂啦!),每個車門旁都有一具逃生把手/推把,只要拉下把手,系統會自動斷電,15秒後,即可以手拉開車門逃生去。
但臺北捷運其他的高運量車廂(如板橋線、淡水線等)內部都沒有逃生把手,所以身為乘客的你,危急時是無法主動煞停列車,開門逃生的。
紐約地鐵車廂內部有緊急剎車逃生設施,稱之緊急剎車線。在它的乘客安全與你網頁中指出:只有在地鐵行進中,出現了對生命和肢體迫在眉睫的威脅時,才可使用緊急剎車線。否則,不可拉動緊急剎車線,特別是在隧道裡。一旦緊急剎車線被拉動,必須重置剎車系統,才可再次啟動地鐵,而這會減少處置緊急情況的應對選項。
百年的老牌地鐵會有這樣的緊急疏散考量,鐵定也是經過類似捷運隨意殺人事件慘痛教訓後才寫下的吧?
臺北捷運高運量車廂內為何未設逃生把手?難道是當初招標時就未要求?那柵湖線怎麼有?歷年考察都沒考到?如果像柵湖線或紐約地鐵車廂一樣有緊急剎車逃生設施,此次捷運隨意殺人事件是否傷亡會減少?如果當時你或你的親友在車廂內,你會不會希望有逃生把手讓你或你的親友能夠煞停列車,開門逃生?即使跳下煞停的捷運(高約一公尺多),還要顧慮鐵軌附近有高壓電,旁邊或有其他列車經過,地面沒有光線?!
如果法規說必需要設,那政府馬上面臨國賠要求。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