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新聞,發現下面點評總是會有許多沒開燈的反核學生團體以1990年茨城核事故宣傳!!
1999年9月30日上午10點快11點 日本東海村JCO公司的鈾燃料製備廠的工人
在製備燃料的過程中 違反了操作程序
當場造成核反應...
三名工作人員暴露在強烈的γ射線和中子輻射之下...
事故起因就是因為工作人員完全不懂核反應的原理
又為了自己方面 去違反操作程序
--
他們做了啥事呢
事故發生當時 他們正在將純度18.8%的鈾粉加入硝酸溶液之中
製成硝酸鈾溶液
正常程序應該是這樣的:將"2.4KG"的鈾粉末倒入10公升的硝酸溶液
並在特殊幾何形狀的狹長貯存塔中進行混合
這個"2.4公斤" 跟 "狹長貯存塔"
都是為了防止鈾達到"臨界質量"進行反應而設計的
那什麼是臨界質量?
必須要注意到 核能的連鎖反應中 例如 n+ U→ Kr+Ba+3n
要有"夠多的U235核" 才會發生
要不然中子飛出去打不到東西 就不能連鎖反應了
所以
臨界質量是指
"剛剛好"能維持核子連鎖反應所需的核分裂物質量
臨界質量會因為核分裂材質的性質(鈾跟鈽或其同位素 臨界質量都不同)
還有形狀 (球形最棒 圓形也不錯)
還有濃度 (例如U235濃度越高 就能用越少的總質量達到臨界質量)
還有是否有可反彈中子的 外殼
(用殼包住分裂材質 中子就會在射到外殼後反彈回來 增加命中核分裂材質的機率)
而有所改變
講了那麼多 再回來看JCO員工幹了啥事...
這三名員工呢 完全沒按指示操作
用5公升的小桶 把剛剛那2.4KG+10L硝酸桶內的東西
直接倒到有攪拌器的大 "圓形沉澱槽"
如果只做一次就算了
但他們重複操作好幾次
導致圓形沉澱槽內累積了相當16.6KG鈾...
而根據計算 該沉澱槽的臨界質量只有5.5KG ......
接下來 就是核反應開始進行的時間到了...
核反應讓沉澱槽內開始產生藍白色的閃光 產生了γ射線和中子輻射...
γ射線監測器 開始嗚嗚大作
......
此次"臨界事故" 讓現場93名工作人員 各受到不同程度的γ外照射和中子照射
當然 後來進來救援的100多人 也分別遭到了不同程度、有預期的放射線汙染
之所以說有預期 是因為他們不進去的話
就沒人處理了...
當然
工廠附近的農作物也被拿去處理掉了 沒流到市面
下面再附加說:支持核電的人我們明天就派你去做燃料棒!不想變圖片中的人就反核!
事故是不是核電廠我不知道啦!!資訊貧乏(學生跟愚民宣傳都這樣)
只是覺得這種恐嚇人民的感覺超不爽的!!!有大大能提出資料打它們臉嗎??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