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競爭力是否也是我說的競爭力

這幾年最近一直在思索 競爭力 是否人人都需要。看了許多文章,我了解到大家講的競爭力其實不完全一樣。以下如果有錯請大家指正謝謝....

我覺得競爭力主要是指個人競爭力,還有企業競爭力,沒提到的還有國家的競爭力。個人競爭力常說到的就是工作精神,個人實力,但中國和台灣最大的不同就是社會發展程度的不同;中國增加競爭力是為了跟廣大的人口拚生存,所以會有狼性出現,也就是為了自我生存。在台灣,年輕人就算是低薪也尚不至於三餐不繼,所以開始追求的是自我目的的實現。在不同的社會體制下,本來生活追尋的目標就不同。至於一般常說的怠工烙跑,兩岸都有,也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畢竟如果知道可能有更好的工作,誰不會想辦法去試試看。很多大企業的老闆或者是這裡有賺到海外錢的網友說的競爭力不足都是說個人競爭力,他們似乎覺得小確幸就是不對,不如好好做一番大事業或者是進入大公司做事。但如果有一天中國社會發展也變成台灣相同程度時,相信對岸年輕人也會做出類似的事情。

可是小確幸真的無法成就一番事業嗎?臉書創立時也沒啥,只是把妹網站。但誰也沒想到最後會變成這種地步,有誰會想到像碎碎念的twitter在歐美那麼流行。在這個一天到晚都有新興職業會出現的地球,沒有人會預料到現時的廢點子會不會變成未來的商機。

至於一般網路上的(酸/鄉)民為何沒有交集是因為他們都聚焦在企業的競爭力,「如果做出大家都想要但只有你才有這種東西,就不用怕關稅的問題」事實上,大多數台商做的東西仍然是在紅海市場內、哪有甚麼新東西,要賺錢不外乎良率(產量)高,成本低。因為大多都是中小企業無力研發、買的機器也差不多,所以所謂台商的競爭力就是在降低成本上,尤其是人事成本。台灣薪資上升混不下去就去中國,中國現在也提高工資就去東南亞順便賺個土地被徵收的機會才,說穿了,只是讓老闆荷包滿滿,許多人也沒回饋到台灣上面。所以美其名說替台灣賺外匯,但就算回來台灣,幹的事情跟沒出走台灣之前的情況沒啥兩樣,台灣產業結構根本無法轉變。偏偏這種台商就是常常罵政府,罵酸民的最常見族群,然後說與其靠政府,不如靠自己。但政府真的都不用做甚麼事情嗎?

當然政府要做事情,今日看到政府提到鼓勵人才去國外賺錢,令人匪夷所思。美國國力強是菁英都在美國,而不是出走美國。最有兢爭力的人本來就不會被政府約制到處去國外走走,問題是這種人會有多少比例。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走不掉的,這些走不掉的人,才真的是「國家對外的競爭力」。

如果政府沒有能人能夠帶領大多數的人往未來的潮流走,那麼大家就會迷路。新加坡就是菁英政治帶領國民衝衝衝的最佳例子(當然菁英政治的缺點不在這裡討論)。如何讓留下來的人變強,整合中小型企業甚至放棄自由經濟政策也行,還有讓出去競爭的人才能夠回饋台灣,這是政府要思考的方向。

今日廢話寫太多,完全是注意到不同族群彼此看似彼此不爽,實則是根本不是放在同一個角度看事情。讓大家想想看,自己說別人競爭力不足時也想想以自己(勞方或資方)是否也擁有相對應的競爭力。
2014-04-02 12:10 發佈
手上拿著外國手機,身上穿著進口衣物,腳上穿進口鞋,用的是進口吸塵器

然後對著大家說他們關切台灣企業競爭力及人民的工作生存權,我聽他在胡說八道
為甚麼台灣車庫不能出比爾蓋茲
為甚麼google會有資金架伺服器
為什麼mobile01很紅的irobot Roomba創立竟然有acer的影子

你仔細觀察這些創立者的過程,後面都有全球企業的金主
而且資本額不是你我上班打工族能負擔的

今天台灣有創意,沒有企業銀行資金的贊助
再美好的夢想也還是夢
你鼓勵創業卻不鼓勵台灣企業家全球化獲取資本,你想創意會有實現的一天嗎?

通常企業的閒錢越多才越有機會投資創意
現在台灣困境在於企業家要跟韓國競爭生死存亡之際
會有閒錢支持天馬行空的創意嗎??
如果企業都走不出去,那你的創意希望誰提供資金??
對岸來的資金?美國?日本?韓國?
然後創意成功後又變成外國企業??永遠沒有台灣新企業!!

就像Line、樂天在日本發揚再光大,也還是韓國企業~
你沒聽說apple 到台灣來搶人才嗎?
你沒聽說google 在台灣大舉徵人嗎?
你沒聽說鴻海用3倍薪去挖要去google 上班的人嗎?
外資企業來台投資,受到競爭壓力的是企業,不是員工,員工的選擇會增加。

沒了麥當勞,那想吃麥當勞怎麼辦?
沒了costco 我們會過得比較好嗎?
沒了ikea,我們會過得比較好嗎?
外資來台設營業單位,是給消費者更多選擇,受到競爭壓力的是企業,還是消費者?
如果你只想用htc 手機,不用平果小米,只想穿阿廋,不穿clarks, 只想用吹東元冷氣,不吹大金。只想開裕隆,不開bmw。那就當我沒說算了,但希望你永遠不要買淘寶的東西,還是別人淘寶進來賣的東西。

企業都不出國,關起門來作自已人的生意,會賺錢嗎? 你希望htc 只賣台灣就好嗎? 不要去大陸賣嗎?
你希望鴻海就在台灣設廠,幫htc 作手機就好,不要幫apple嗎? 
你希望那些賣螺絲給 tesla 的不要賣,就賣給裕隆就好了嗎?
你希望巨大腳踏車,只賣台灣,不會歐洲嗎?

企業都關起門來,作台灣的生意會活嗎? 
企業都死光了,你去那里找工作?

你會想不清楚,是因為你想太多。
要想清楚一點的話,就想你自已就行。
到底外商公司,本地公司都在搶人,你比較好找工作,還是比較難? 薪水會增加,還是變少? 
有各種商品可以買,你會過得比較好,還是都只有Made in Taiwan 的東西可以買,你會比較好過? 
至於其他受到競爭壓力的企業,讓他們自已走出來發聲就好,你有聽到那個產業出來反對服貿嗎? 怎麼都是學生,教授幫企業講話,為什麼沒有企業站出來反對服貿,你何不稍為花點時間想想看。
感謝各位大哥說明,我也認同企業要獲得資金才能辦事,
不過這裡不是針對跨國企業,而是只在海外單一設廠的中小企業。

台灣中小企業眾多,外來巨商一同競爭當然是威脅
所以個人是認為台灣是否真的還要繼續自由開放的任由企業發展嗎?
也許走向韓國政府幫助財團導向的經濟也許才有可能活下來。

另外想到瑞士或者是德國也多是中小規模企業,
為何它們在這個變動的世界得以存活,
難道是地理位置或者是因為它們所屬的國家讓他們有種高品質的象徵
MIT不知道這三個字在國際到底有沒有像政府說的是種品質的象徵,
小弟仍不清楚。

這裡只想提出我的看法,沒有想到會冒出服貿議題出來,許多的製造業大老都登報相挺
可是與其關心服貿,企業應該更加關心貨貿,
所以我也想知道,到底是會錯意了還是服貿的確跟製造業有所關連。

我真的不是來辯論的,因為本來每個人的想法皆有差異,
只是想了解一件事情的多面目。
還請大家解惑,謝謝...

股海神經 wrote:
你沒聽說apple ...(恕刪)


這位大哥說的真好.
為什麼要禁止全體人民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不管商家會起,會落.
這都是台灣所有消費者的選擇,這才是對全體更有利的事啊.
excalibur wrote:
感謝各位大哥說明,我...(恕刪)


有些南部的產業公會都罵死這些學生了,憑什麼不懂人家企業經營的學生要來替想賣西到國外的廠商說話,說好話就算了,現在是限制讓企業走到國際,這不是笑話嗎?

不調降關稅,就會逼廠商到國外設廠爭取免關稅,受害的還是弱勢的上班族啊~


單一設廠的中小企業,不用找了,不會有台灣的單一設廠的中小企業,專門是為了台灣這個小市場,又賺不到幾毛錢,何必來台灣賺小錢。

如果是服務業,例如印刷業,那單一設廠的小廠也許打不過大陸,問題是你希望你印一本書的價格是300元,還是120元。既然打不過大陸業者,何不趕快轉行,趕快去請受害補助,問題是也沒小企業跳出來反對啊
excalibur wrote:
感謝各位大哥說明,我...(恕刪)



其實我認真看過你的文也懂你說的問題

看的角度不同對競爭力的解讀也會不同

個人競爭力,企業競爭力,國家競爭力是三個既獨立又關聯的事件

認為三者獨立的人會認為只要個人競爭力夠強,那企業競爭力與國家競爭力都不重要...因為世界各國與各大企業都是你的舞台

認為三者關聯的人會認為有國家競爭力與企業競爭力的支持下,個人競爭力也會跟著提升,這也沒錯,畢竟你實力的養成階段必然與國家,企業環境有關,例如相同聰明才智與能力的人身處在美國與非洲小國相信競爭力也會不同

至於人才論點我是支持你的想法,國家要維持競爭力一定需要留住人才...不僅是本國人才,有機會也要吸納外國人才,這由當年張忠謀等人回國台灣才有台積電等晶圓產業可以證明



你的文章很好,但放在這區只會被人問立場,如果能移到理財區或職場區,相信會得到更理性的討論




中小企業的問題在於同質差異化,品質標準化

同質沒有差異化,會理髮就一窩蜂搶平價理髮,造就100元理髮盛行,員工的薪水要多少顆頭才能彌補??

品質沒有標準化,就沒有品牌可以幫價格加持

前幾天去特力屋買手工具
看到STANLEY品牌的工具大多都MIC了,之前還可以看到MIT的產品
後來在不起眼的貨架下面擺了一些沒品牌的MIT產品
產品標榜的材質都跟STANLEY差不多
不過同樣的尖嘴鉗,MIT每盒就很明顯就可以看到公差
鉗口加工的紋路有的粗有的細,有的多有的少,手柄的地方上膠的位置也有差異
這是STANLEY看不到的
我想買MIT還要每盒拿起來比較看公差來選產品
結果就是挑很久才挑到喜歡的MIT...

你猜猜這樣的差異讓價格差多少
一隻MIC STANLEY可以買三隻盒裝MIT的
而且消費者根本看不到MIT的東西,因為被擺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又沒品牌!!

試問,中小企業的員工可以賺到多少台灣消費者的錢?
excalibur wrote:
感謝各位大哥說明,我...(恕刪)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