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向,我那天聽黎明柔的節目中有聽到類似的概念...
我個人覺得很不錯吔...(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
(那棟樓我有貼上個人意見,但我的主張有所不同,不是要廢民代,也不具法定效力
只是形成共識的一個機制,所以自己開一棟發表好了!

大家可以提供意見討論看看...
他的概念是利用手機投票,(節目上說:大陸歌唱比賽就有類似的投票機制)
當然也許有些人沒在用智慧型手機,
那可以改用電腦,
若真的老人家沒在用3C,
還可以考慮用全國最方便的超商系統(如I-BON)
(技術問題,應可克服)
重點是:
這個機制是在形成共識,
反應真實民調,
而不是真的有公投效力...
(真的公投還是需要人民一票一票去投,才有法定效力)
(民代立委也有需要繼續存在,審各項法條)
這種機制一旦形成...
許多公共政策就可依此模式,進行討論後投票,
讓朝野雙方知曉,民眾的意願...而進行施政方向的修正...
而且,這種遊戲規則一旦成立後,
一年可進行數次投票...(一個月投一次,狠一點一週投一次)
可以看出民意曲線...
而且具有重大爭議的議題,
一定要做很多次,做很長時間的討論與投票
一個政策及共識的形成,
要經過許多的討論與分析辯論...
節目上說:關係台灣數十數百年的能源,經濟政策....
怎麼會靠一次的公投投票,就決定大家的一生(而且還不能悔改)
有了這項的民調機制,
就有了話題性...
大家就會關心,辯論...(不需靠學生住進立院來吸眼球)
理性討論的人變多,媒體節目也會關注的...
在下認為這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好方法...
只要發展成熟..許多公共議題,甚至統獨...
大家都會有一個較明確的方向...
(輸的人,也比較會服氣一點)
都能少了許多不必要的衝突與紛爭的
至於議題的設定上,
在下認為,
要強烈的二分法...
並且將優劣得失明白列示,(每件決定都是有利有弊)
強迫每個人,一定要從兩者選擇...沒有中間地帶,
(電子投票,除非操作有誤,不然應該是沒有廢票的,頂多有個"無意見"的選項)
如此才能真的看出人民的意願及方向...
舉例:統獨(或是親中,反中)
1.你贊成較親近大陸,享受經濟成長果實之餘,即使有被併吞或主權侵害之慮,仍在所不惜
2.你贊成較遠離大陸,維持台灣主權獨立與自主,即使有經濟發展困境或放棄大陸廣大市場之慮,仍在所不惜
核電:
1.你贊成繼續發展核電,享受較乾淨,較便宜的電價,即使有核廢料毒害或核電廠安全之慮,仍在所不惜
2.你反對繼續發展核電,要求人民要有居住安全的保障,即使未來國家能源有缺乏或是調漲電價的可能,仍在所不惜
以上議題的設定,
只是小小的舉例,可能寫得不太完備..(這個有討論空間)
但在下認為...可以以此方向設計...
(重點是要大家了解,任何決定,都是有一體兩面,人不可能永遠都想得利,而不願承擔苦果)
(大家既然在同一條船上,禍福與共,總是要尋求最大的公約數,避免內耗及紛爭)
這個機制的想法...
真是覺得有機會,讓台灣重大爭議,有一個解套的空間...
若即使沒有辦法做到全民參與,
但只要能炒起話題,讓大家(媒體)關注,持續討論,辯論...
對雙方理解及對話,也很有幫助...
(大家也更能充份了解,每個決定的利弊得失)
也許這只是小弟的一廂情願...
可能推行會有困難...
但總比幾年投票一次,贏的不安穩,輸的不服氣..要好一點...
歡迎大家提意見討論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