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話談服貿取捨

不管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通不通過
一樣有簽跟不簽的傾向和疑慮
不能避免談論自己的觀點

首先要明白服貿不是強買強賣
就算不重談你還是有選擇權
談判正是為了達成共識
共識正是交鋒多次的結果
你只看到自己不能修改
難道對方就可以亂改嗎?
你要改其中一條
對方一定要求改另一條作為交換
最後很可能是回到原點

弊的部分:
簽協議
光看自己不大能接受的部分肯定不夠全面
在談判中你讓出這一部分
自然也換到了一些對方不大能接受的部分
對方打你一拳害你一只眼睛變熊貓眼
當你發現對方兩只眼睛都被自己打成熊貓眼時
會覺得其實還不錯

利的部分:
對方拿一顆蘋果想換你的一顆梨和一顆蓮霧 當然不換
細看其實是二十顆蘋果 那就換
對方拿蘋果市場換你的梨市場和蓮霧市場 不換
假設自己的梨市場和蓮霧市場完全被別國壟斷 那就換

超出經濟的疑慮也可以簡單看:
簽了會死 不簽會生-不簽
簽了死 不簽也死-可簽可不簽
簽了死 不簽死更慘-簽
簽了被套住 有機會解套重生-簽

把一個人變仇人或朋友有不同的風險
當仇人
你天天防著他
他不容易害你
但攪得你永無寧日
你的HP天天下降
當朋友
他背後捅你一刀很容易
可能是滿血秒殺
但他不會輕易這麼做
害你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就算酒肉朋友有時還是能分享一些好處的

回到經濟層面
出口導向的經濟肯定把重點放在最近的大市場
不可能千裡迢迢去爭奪遠方的大市場
墨西哥的最大貿易夥伴如果不是美國
你一定覺得它瘋了
從地理上看
中國大陸很可能是台灣最後可以開墾的大市場
失去這次機會就不可能再有了
當然把東南亞看成一個整體也勉強算第二個
剛剛好
它們加上日韓等正統合成為「東協+幾」超級大市場
RCEP包括「10+1」「10+3」「10+6」多個層次

表面看TPP不錯
美洲的美國主導 橫跨太平洋
亞洲個別國家也同時想在兩邊混
但當東協在全力推動RCEP時
當日本也無法咬牙硬吞TPP時
如何保證TPP的作用?
TPP門檻高且更強調減少保護
因此小魚被大魚吃掉的可能性更高

東協十國是RCEP發起國
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都是後來被邀請
這跟TPP的差別是很大的
RCEP對接納美國態度曖昧
目前只接納亞洲國家也有更多可能性
亞盟?亞元?
台灣就算加入TPP
在RCEP之外也不容易生存
TPP也不排除中國大陸加入的可能

問過自己這些問題後
差不多就能決定取捨了
2014-03-27 21:59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