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服貿協議爭議:這不叫"不平等條約",甚麼叫"不平等條約"

台灣也沒多少礦藏,中國為什麼這麼有興趣探勘台灣的地質?

還有為什麼是台灣單方面開放,中國卻不開放,這不叫平等條約,甚麼叫不平等條約?


服貿開放地質業 學者:有國安疑慮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常務理事拱祥生指出,台灣礦業資源不算豐富,市場又小,但中國非常積極想了解台灣的地質資料,令人高度懷疑其背後動機。

立法院昨天舉辦兩岸服貿協議最後一場公聽會。成大地球科學系博士生衣德成表示,經濟部報告稱地質產業占台灣GDP比例不高,且國內業者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中資不見得競爭得過本國人,但這只是經濟層面。

衣德成質疑,台灣地質產業市場規模小、無法賺錢,開放是中國要求還是我國自願?為何中國不開放給我國?衣強調,地質產業多數來自政府標案,中資透過控股可讓金主取得標案,只要取得鑽探採礦權,就可以全台到處跑,取得各地區地形的現場資料。

衣德成昨天表示,地質產業是具戰略價值的產業,且依現今技術,任何人對某個基地拍下數百張照片,後續都可轉換成詳細地形圖,若與中國不對等開放此項目,將是引狼入室,對台灣造成不可回復的傷害。

中央大學地質所教授李錫堤也說,地質礦業牽涉國防安全,而中國是全世界最保護資料的國家。中國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兩岸進行科學合作交流,但我方學者卻連地圖都拿不到。
2014-03-19 8:07 發佈
說膩了。

請不要簽了。OK?

新規作成 wrote:
台灣也沒多少礦藏,中...(恕刪)
打手槍
新規作成 wrote:
台灣也沒多少礦藏,中...(恕刪)

新規作成 wrote:
台灣也沒多少礦藏,中...(恕刪)

這叫做「濫竽充數」!

如果對岸開放80項,台灣只開放20~30項,能看嗎?
現在是還在五口通商的大清皇朝年代嗎?

可不可以告訴我,那個國家與中國簽訂的通商協議,會像台灣一樣,僅限福建? 如果要23省4直轄市都開放,台灣還要拿甚麼來換?

台灣可不可以只開放雲林與宜蘭給中國設點?

==========================================================================
服貿協議/台灣福建圈在一起

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中國對台開放八十項服務行業,但其中將中國福建列入,或特別針對在福建投資列有特殊優惠的項目,就高達十四項之多,比例超過六分之一,坐實了中國刻意要將台資及台灣人才引入「海峽西岸經濟區」,更凸顯中國有計畫、分階段營造福建與台灣為同一經濟區、矮化台灣主權地位的策略。

中方設限 視台為福建部分

譚慎格指出,中國與台灣的服務業型態完全不同,台灣服務業屬於小而富活力的類型,而中國服務業則有高度的國家控制且規模龐大,非中國本土的廠商將難以打入這類市場。他觀察服貿協議裡面中國所開放的產業,大部分都受到過度限制,許多開放範圍也限制在福建省,使他覺得中方只是將台灣當作「福建的一部分」。

服貿最不對等 電子商務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11/7/n4005489.htm

針對〈兩岸服貿協議〉開開放電腦相關服務,立法院7日舉辦公聽會,台聯黨團總召許忠信表示,電信、網路是國家基礎建設,關係到國安、資安等問題,其中電子商務更是服貿協議中最不對等的部分。

對於電子商務,許忠信痛批,就算兩岸簽署服貿協議,中國也沒有因此取消網路封鎖、對網站內容審批的限制,到時協議開放了中國民眾也無法看到台灣的購物平台;加上中國只開放在福建設點,屆時台灣商品的物流成本將大幅提高,結果只利中國貨的網路銷售而已。





新規作成 wrote:
現在是還在五口通商的...(恕刪)


那是因為這種協議僅限於台灣,大陸跟任何國家都沒簽!

ps.從台灣看全球節目中有位嘉賓說過,支持簽服貿協議的反而是這些僅限開通福建的台灣業者...

ps2.協議是雙方的事情,不樂意簽那就別簽,何必非要給大陸扣一口黑鍋呢...
電子商務?

PCHOME的董事長詹宏志,有話語權吧

詹宏志:雖跟政府吵架 但肯定服貿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986001.shtml
對於各界憂心服貿一生效,衝擊產業發展與就業市場,詹宏志為政府緩頰。他說,台灣企業是舞台小,但志氣不小。中國大陸提供更大的舞台,台灣企業都要去追尋更大的規模,「如果我們沒辦法擴大事業版圖,擴大創造的利益,就會陷入實質薪資無法上漲的困境,企業應該勇敢走出去。」


TIEA副理事長、雅虎奇摩台灣區董事總經理陳建銘,有話語權吧
http://tw.news.yahoo.com/%E8%A9%B9%E5%AE%8F%E5%BF%97-%E7%B6%B2%E8%B7%AF%E6%A5%AD%E7%95%B6%E5%8F%B0%E7%81%A3%E7%81%AB%E8%BB%8A%E9%A0%AD-215508537--finance.html
陳建銘指出,台灣業者總是擔心本土市場規模小,但不少成功企業都是自小市場發跡,舉例來說,應用程式whoscall得到通訊軟體Line大舉注資,證明小市場也能發展出國際化的應用服務,台灣應該成為創新的實驗基地。「不能說台灣是小市場,就沒有大機會。」
陳建銘強調,台灣的電子商務在2015年將成為兆元產業,帶動零售業、快遞與物流業發展,創造十倍、百倍的周邊效益。如今硬體製造的毛利愈來愈低,台灣的品牌發展也遭遇困境,如果只聚焦在硬體沒有出路,需積極培育軟體與電商人才,作為網路服務的輸出國。

臺灣兩大電子商務業者,全部贊成服貿協議,但是很可惜。雖然他們是業者,但是服貿協議會不會對臺灣電子商務造成危害,他們說了不算

誰對服貿協議的電子商務說了算?比如說,台聯黨團總召許忠信。雖然他不從事電子商務,但是他說了算,因為詹宏志不會“痛批”,許忠信會“痛批”。
說服貿是不平等條約,小弟也不是第一個人,UDN (這可不是三民自) 有篇文章 也是這樣的看法


從服貿的程序看台灣的殖民進行式 - 李柏鋒專欄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MAIN_ID=488&f_SUB_ID=5936&f_ART_ID=504437

......................................................................

在服貿協議中,中國做了很好的防守,不是限定區域,就是限定要過去設據點而不能跨境服務,反觀台灣這邊,一點國安考量都看不到。以前是戰敗了被逼著去簽不平等條約,現在台灣連開戰都沒有,竟能談出了一個極度不平等的自由貿易協議,參與談判的人展現出來的無能,也註定成了歷史的一部分,就像是李鴻章在馬關條約中的地位一樣。

自由貿易協定,是一個國際分工發展經濟的模式,每個人做自己最在行的部份,大家一起合作,彼此互惠,就像是過去我們跟日本的合作一樣,日本研發最新科技,台灣負責量化生產。然而,在跟中國的服貿協議中,有誰能看得出來在這個協議的架構之下,台灣和中國在服務產業上,將會怎麼合作?又會怎麼互惠?

單看不能跨境服務而必須在中國設據點,就意味著中國要把台灣的資金、技術、商業模式以及人才都吸過去,順便還創造中國的就業機會與經濟產值,而台灣獲得了什麼?不,具體一點來說,台灣只有損失。




han172189 wrote:
這叫做「濫竽充數」!

如果對岸開放80項,台灣只開放20~30項,能看嗎?


不是濫竽充數,比較像是伴手禮,而且是讓對方自己挑的景品
如果一方面信誓但但的說自己的理由有多麼充分,一方面又說怕說服不了其他人不敢表決,這不叫嘴砲,什麼才叫嘴砲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