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09000453-260115
在台念書的陸生,可用什麼方式理解台灣社會?答案是:社會運動。來自浙江湖州、今年21歲的女陸生蔡博藝,兩年前來台就讀淡江大學,比較兩岸生活與文化差異後,寫成〈我在台灣,我正青春〉,被網友瘋狂轉載並出版成書。
出書之後,蔡博藝與同學自組異議性社團、投入台灣社會運動,幾乎無役不與。她說,「接觸社會運動後,我才真正認識台灣社會!」導演傅榆將蔡博藝的社運歷程,拍成紀錄片《我在台灣,我正青春》,11月奪得新北市紀錄片獎首獎,現在奇摩影音平台上播放。
蔡博藝用是第一批來台念書的陸生,她的背包貼著反核標誌,身上穿著反美麗灣渡假村的T恤。來台2年,蔡博藝衣櫥裡的抗議T恤約有5、6件。從反核、反土地徵收、苑裡反風車、淡海二期反徵收等台灣重大公民運動,每件都有。
就像談戀愛一樣,從一開始因好奇,最後愈陷愈深,1年多前與同儕共組淡大唯一異議性社團「淡江五虎崗社」,投入淡海二期反徵收議題,與跟當地居民一起抗爭,學著製作抗議道具、寫文宣、畫海報。這些過程,讓她覺得不再只是這塊土地上的「外人」,「我在淡水唸書,喝這裡的水,吃這裡的食物,接受到當地人與同學的照顧,我想反饋。」
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蔡博藝說父母略知一二,但不清楚細節。她說,對父母說明,不如用書寫的方式完整呈現。「除了讓陸生理解台灣社會,也希望讓我父母知道我在這邊感受到什麼,回國之後,我想繼續社會運動,用溫和漸進的方式進行。」
-----------------------------------------------------
對於陸生凡台灣政府建設台灣必抗議,這樣愛台灣的善行義舉其實是很感謝.真的是兩岸一家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