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布克F91 wrote:
兩條路並行,最大挑戰是綠電供應與儲存氫氣的基礎設施。王錫欽指出,中鋼若全面實施氫能煉鋼,每年預計需要100萬噸氫氣,以及14GW(十億瓦)離岸風電發電量。也就是說,台灣所有離岸風電還不夠中鋼使用,必須投資更多綠電。
我們的技術比較差?
還是我們離岸風電的因數比較差??
人家1GW,可產11.6 萬噸, 100萬噸,不到10GW
============================================
https://technews.tw/2021/04/06/orsted-seah2land/
計到 2030 年,離岸風電-氫工廠每年能生產約 11.6 萬噸的能源。這些氫氣未來能應用在氫燃料電池,也以及重工業、航太航運等產業,Orsted 表示,北海港的氫氣需求年約 58 萬噸,這座 1GW 氫能工廠能滿足 20% 的需求。
像是荷蘭石油巨擘殼牌的 NortH2 離岸風電─氫能開發案也是在北海一帶,將分階段打造超大型 10GW 離岸風電廠,再將龐大海上風電綠電串接到德國岸邊的電解水製氫廠。按照計畫,2030 年建設 4GW 風場,2040 年再增加到 10GW,屆時每年就有百萬噸的氫氣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