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

世界地球日》綠能屏東 全方位拚綠色經濟

https://technews.tw/2020/03/23/equinor-saipem-offshore-pv/
憑藉長年在海上打滾經驗,油氣巨頭跨足綠能打造離岸浮動太陽能
作者 Daisy Chuang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23 日
2018 年挪威國家石油(Statoil)改名成 Equinor,從此事業範圍從石油、天然氣逐漸擴大,積極部署再生能源,最近又與義大利石油巨擘 Eni 旗下油氣工程承包商 Saipem 攜手合作,將聯合推動離岸浮動式太陽能計畫。
無論是 Equinor、Saipem 還是法商道達爾 TOTAL,最近歐洲石油巨頭為了分散風險進軍綠能,他們憑藉多年來在離岸鑽井平台、海底油氣管線累積起來的工程經驗,一躍進入離岸風電領域,更想投入新興、適用於更深的海域的浮動式離岸風電市場,擴大綠能發展空間。Saipem 還聲稱,未來 5-10 年內,將來海上工程有 50% 都是非油氣業務。

而最近這兩家石油大廠決定攜手合作,決定建立離岸式浮動太陽能,同時也將採用 Saipem 創新部門 XSight 的 Moss Maritime 技術,執行長 Moss Ida Husem 表示,這項技術不僅能適用於平靜海域,也可以裝設在多風海域。

通常水面型太陽能多裝設在水庫或是湖泊,基本上是平靜無波的淡水水域,其中浮動式太陽能對於土地面積不大的國家來說,是個發展綠能的好途徑,既不用與人爭地,太陽能板也能藉由水的冷卻效果提高發電效率與性能,與此同時也可以降低湖水蒸發與優養化,算是種一舉兩得的設備,因此裝置量也逐年升高。

不少研究也看好水面太陽能的發展,世界銀行報告還預測 3 種未來情景:若技術裝置比例占全球水庫的 1%,裝置量料可突破 404GW,其中非洲裝置量將達 101GW,北美與歐洲則分別是 126GW 與 20GW,中東與亞洲共約 116GW,南美與澳洲則為 36GW 與 5GW。

只是目前海面浮動式太陽能專案較少,畢竟這需要考量到更為複雜的海象環境與生態系統,浮筒、纜線與太陽能板也要抵禦鹹鹹的海水、時大時小的波浪,但若成功在狂浪(High Wave)太陽能領域有所突破,未來浮動式太陽能就不再僅侷限在湖面或是水庫,裝設範圍更廣,裝置量也可以再提高。

有許多廠商也為了提升太陽能系統防禦力,推出全新的太陽能裝設方法,像是 Ocean Sun 太陽能系統的模組與水面只有薄薄一層塑膠膜相隔,降溫效果比前兩者系統要佳,且塑膠薄膜也讓模組能隨著波浪上下起伏,大幅降低風阻。

目前歐洲也現身世界第一座離岸浮動式太陽能,開發商 Oceans of Energy 在荷蘭北海建設 Zon-op-Zee (=Solar-at-Sea)計畫,雖然規模只有少少的 56 片模組、容量約 17KW,但它可以抵禦 2 月中旬來襲的風暴席亞拉(Ciara),經歷 62 節風速與 5 公尺大浪後依然毫髮無傷。

-----------------------------------------------------------------------------------------------
太陽能的發電成本越來越低,開始有人把腦筋動到海上去了,歐洲現身世界第一座離岸浮動式太陽能。
https://www.businesstimes.com.hk/articles/125992/20200330/%E7%89%B9%E6%96%AF%E6%8B%89-megapack-%E5%82%B3%E7%B5%B1%E7%99%BC%E9%9B%BB%E5%BB%A0.htm?fbclid=IwAR0CK0MR2EmcnJpDIZZLHKQBdICJUP1oTbgUOeutFsnjDV3f-dPc7CR_KcU
特斯拉計劃推全球最大Megapack電池系統 以取代傳統發電廠
2020.03.30 by Jia Xi
據媒體報導,特斯拉(TSLA.US)正爭取在美國夏威夷部署一個巨大的電池系統,該電池系統包括244個Megapack電池。如果完成,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電池系統之一。

馬斯克曾呼籲各國公共事業部門購買Meagapack電池,取代污染較為嚴重且效率低下的傳統發電廠。這次特斯拉擬在夏威夷落地全球最大的電池系統,就與其正在競標夏威夷的一個Meagapack電池相關項目有關。

據悉,該項目的主導方是夏威夷電力公司。夏威夷電力公司是夏威夷最大的電力公司,為該州提供了95%的電力。夏威夷電力公司已經發布了特斯拉項目的環境評估草案。草案中提到,該項目的電池容量計劃為810MWh,是特斯拉在澳大利亞100MW/129MWh電池組項目的6倍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池之一。而特斯拉要為此部署224個Megapack電池。

回到整個項目,據夏威夷電力公司透露,該項目斥資2-3億美元,預計會在5月份決定是否推進該項目。而特斯拉如果被選中的話,很可能會在明年3月開始建設,2022年投入運行。

去年7月,特斯拉正式推出了名為Meagapack的產品,也是截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儲能產品。Megapack是特斯拉為電力公司定制化設計和生產巨型儲能設備,每個項目中由特斯拉負責裝配和調試。一個Megapack電池系統擁有高達3MWh的存儲容量和1.5MWh的換流器。且多個Megapack能夠串聯在一起,產生儲能容量將超過1GWh,這些電力可供舊金山的所有家庭使用6個小時。

去年12月馬斯克曾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特斯拉將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太陽能和能源業務上,他認為,公司的太陽能和能源存儲業務的增長速度將超過電動汽車業務。

該信息由智通財經提供。
---------------------------------------------------------------------------------------------------
特斯拉的電池越玩越大了,現在計劃要在夏威夷建一個世界最大810MWh的電池儲能。
https://e-info.org.tw/node/224170
【2020綠電之戰】重大突破 瓦特先生完成台灣第一度新設電廠綠電交易
2020年04月22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適逢世界地球日50週年,新創團隊瓦特先生選在今天(22日)正式對外宣布,全台「第一度新設電廠綠電交易」大功告成。

本次綠電交易的兩座光電廠均位在台南市,各7.44kWp,由睿禾控股建置,綠電售電業者「瓦特先生」擔任大盤商,分別賣給元太科技、大江生醫。
瓦特先生綠電轉供搶先機 預計6月初拿到執照
瓦特先生共同創辦人范旭承說明,這兩座光電廠於1月22日早上完工,至今累積產出綠電約4000度。不過,綠電必須透過台電的電網轉供到買家,才算是綠電「交易」。所以,3月中旬,瓦特先生先跟台電簽下綠電轉供合約,這也是國內第一筆將綠電轉供給其他廠商的合約。

范旭承解釋,整個轉供程序要等能源局核發電業執照才算完成,預計6月初可拿到執照。屆時,綠電跟憑證會同時轉給買家,綠電交易正式開始。

國內第一度綠電交易之名競爭火熱,Google於2019年初宣布已經在台簽下第一筆樁亞洲綠電採購,但案場進度較慢。也有「既設的再生能源電廠」想跟台電解約,改到自由市場,但台電解約規則直到3月才對外宣布。瓦特先生則以小型屋頂光電在「新設電廠」上取得先機。不過,在交易程序完成前,誰能奪下「台灣第一度綠電交易」之名,仍充滿變數。

不靠政府補助收購 綠電用交易創市場
過往的綠電都由政府保證收購(躉購),並跟台電簽約20年,這些綠電不能進入市場交易,所以風電、光電裝置再多,市場卻「沒有」綠電交易。今年出現突破,除了新設立的案場進入綠電交易市場外,台電公布解約規則,舊案場也持續加入綠電市場中。瓦特先生估計,市場上對於這個新模式的需求已超過30MWp。

瓦特先生強調「新設電廠綠電交易」的意義,是在於「外加性」。這代表企業因環境理而採購實際「新增」的再生能源,創造出市場需求,成為帶動再生能源成長的動能。這次由大江生醫、元太科技、睿禾控股、瓦特先生合力完成的綠電交易,就是台灣史上第一度具備「外加性」的綠電。

元太、大江生醫開先鋒 盼為綠電交易打基礎
兩座光電案場規模不大,預估每座每年可產出1萬度綠電。但為突破「綠電交易」的障礙,在融資模式、綠電轉供、交易合約等都需突破,對二位企業買家,也是全新的模式。
元太科技為全球電子紙產業的龍頭。元太科技說明,因為元太的廠區位置與面積不適合設立大規模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因此與睿禾控股、瓦特先生簽署綠電採購合作備忘錄。希望透過這項全台第一起的綠電轉供合作,建立綠電採購的實務經驗,找到合理可行的運作模式供各方參考。

元太科技董事長李政昊表示,電子紙本身具備低耗電與省電的特性。在製造過程中,公司也中努力降低碳排放與電力使用,並積極尋找綠色能源。

另一位買家則是以全台第一家加入RE100的企業TCI大江生醫。大江生醫以生產保健食品、機能性飲品與肌膚保養品為主。大江生醫發言人暨永續長李東維表示,早在2019年大江生醫集團就已達到38%的再生能源使用率,超前加入RE100時訂定的階段目標。大江生醫認為,在環境保護上,製造商應該比品牌商扮演更主動的角色。

瓦特先生於2017年創立,經兩年多,才讓電業自由化的道路暢通。瓦特先生共同創辦人楊青晏表示,初期供電量不多,但代表的意義及影響卻非常重大。

睿禾控股董事長陳坤宏說明,Google、Apple等國際RE100(100%再生能源倡議)聯盟廠商正逐步要求其供應鏈也要使用綠電後,明顯感受到國內企業對綠電的需求強烈。具備「外加性」與「在地性」的綠電將有助企業維持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
台灣的太陽能發電也開始慢慢進入了自生自滅的階段了,慢慢開始不再只是依靠補助過生活了。
https://www.7car.tw/articles/read/67004
Volvo 成都工廠全面採用可再生能源
by宋元智 2020/06/09 09:00
Volvo 日前宣布其位於中國大陸成都的製造廠達成 100% 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使得品牌全球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達到 80%。
Volvo 在成都工廠大量運用四川省的水資源,應用水力發電供應 65% 電力需求,並以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補足其餘 35% 電力需求,進而達成 100% 採用可再生能源,成為中國大陸第一間零碳排放的汽車製造廠。

此前 Volvo 在中國大陸張家口的引擎製造廠也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及「三星級綠色工業建築」,大慶工廠則於去年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評價。Volvo 預定在 2025 年實現生產過程對全球氣候零負荷目標,邁向 2040 年氣候中和 (climate neutrality) 的願景。

-------------------------------------------------------------------------------------------------
還是利害了我的國利害,VOLVO在成都工廠,全面採用可再生能源來生產汽車。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205655?fbclid=IwAR0tVpnOvQtbnl7X3Fl9O5qmRX0He0CiQhw9WpdCxf8-lhXO12_Pv3W7LMk
熱昏頭但沒缺電!今用電破歷史6月新高
2020/06/22 16:43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熱昏頭!今高溫達36度以上,7縣市都發布高溫特報,用電量也狂飆。台電表示,今天最高用電量於下午1點59分發生,用電達3662.7萬瓩,不僅是今年以來用電新高,更破歷史6月份新高,但備轉率仍有10.51%,仍維持供電充裕,且太陽光電也達到227.5萬瓩,挹注尖峰達6.2%。

今全台持續在太平洋高壓籠罩下,各地高溫炎熱,高溫達36度,包括大台北、基隆、宜蘭、花蓮、台東、南投等7縣市發布高溫特報。

而因天氣炎熱,今用電也飆破歷史6月紀錄。台電表示,今最高用電量於下午1點59分發生,用電達3662.7萬瓩,不僅是今年以來用電新高,更破歷史6月份新高。

不過供電仍保持充裕,今備轉容量約385萬瓩、備轉率為10.51%,仍亮出綠燈。

而歷史6月用電排名,除今天破紀錄達3662.7萬瓩外,第2、3高也都在今年發生,包括6月19號的3634萬瓩,以及6月17日的3616萬瓩。而今年熱度從6月歷史排名也可看出,整體6月歷史用電量前10高,就有5天落在今年。
--------------------------------------------------------------------------------------
太陽能對台灣尖峰用電的幫助越來越高了,現在已經來到6.2%了,不再是有些人所謂的可有可無、裝飾品了。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81251?fbclid=IwAR1DvqAt4y0-ZHFKl1OcNiZZYWaJafTNmAb9woYOD0vE1kFWBss6jGGDz0E
砍樹種電?太陽能業齊說NO
2020/06/21 05:30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台糖「砍樹種電」一事引發爭議,連太陽能產業也表態反對。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說:「不能耕種的地那麼多,何苦選已造林的土地?」茂迪總經理葉正賢也表示:「要砍掉整片人造林種電,茂迪一定反對。」
為加速釋出更多土地蓋太陽能電站,農委會委由台糖遴選適當土地,最後敲定萬巒鄉兩百公頃土地推動農電共生計畫,此舉引起當地鄉民與公民團體反對;台糖雖解釋是將部分林相不好的平地造林土地改為農電共生之用,並非一萬多公頃造林地全數改為營農型太陽能電廠,但仍遭遇強大反彈。

太陽能業者更遭池魚之殃,不少公民團體認為「都是太陽能業者要蓋電廠,所以要砍樹」。對此,業者喊冤:「這誤會可大了,太陽能電站只要不利耕作的土地,沒有要砍樹種電。」

洪傳獻認為,全省農地有八十三萬公頃,不利耕作土地三十一萬公頃,要蓋20GW太陽能電站只要三萬公頃即可,業者要的是「不利耕作農地」。葉正賢也說:「茂迪創辦人鄭福田不鼓勵砍樹,更戒掉高球,這是茂迪的核心價值觀。」強調蓋太陽能電站兼顧環境,以不影響生態為主。
---------------------------------------------------------------------------------------------------
其實台灣並不是真的找不到地方建太陽能,只是必需要找對地方,用對方法而已。
http://technews.tw/2020/06/22/tesla-solar/
低價衝買氣又推出 7 天鑑賞期,特斯拉太陽能板價格不到行情三分之一
作者 Daisy Chuang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6 月 22 日
這或許是美國最便宜的太陽能系統。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上週五宣布,已經將太陽能板成本降至市價三分之一,而且還推出「7 天鑑賞期」服務,裝設試用後若不滿意,可免費拆除並全額退費,此舉是否能挽回市場占比?
根據特斯拉最新財報,2020 年第一季太陽能、儲能表現並不如電動車部門樂觀,雖然推出週生產 1,000 太陽能屋瓦宏願,但由於安裝量與利潤低於預期,新產品獲利表現不佳,第一季僅安裝 35MW 太陽能,與 2019 年第四季的 54MW 相比減少 35%,也跟去年同期的 47MW 少 26%;儲能方面更不樂觀,第一季只有安裝 260MWh,比 2019 年第四季 530MWh 還要少 50% 以上, 一年來最低表現。

或許是想要衝買氣,特斯拉宣布,已將太陽能板的售價降至市面均價的三分之一,表示正在推出美國最便宜的太陽能板,標準規格的太陽能板價格不到市售的三分之一,近期除了推出最低價保證,還有 7 天內不滿意拆除並全額退費服務。

根據太陽能產業協會的報告,2020 年第一季住宅太陽能的平均價位落在為每瓦 2.83 美元,而非住宅系統的平均成本為每瓦 1.36 美元。至於特斯拉太陽能的稅前減免價是,小型 4.1KW 約 10,000 美元,約每瓦 2.44 美元,中型 8.2KW 則是 16,000 美元、每瓦 1.95 美元,最大型的 16.3KW 則是 30,000 美元,也就是每瓦 1.84 美元。

如果再扣掉減免優惠,小型系統價格為 7,400 美元,中型與大型分別為 11,840 美元與 22,200 美元。
特斯拉認為,如果採用標準規模販售,就可以降低成本,過去他們發現 80% 的客戶都選擇固定尺寸,再加上轉成線上販售之後,銷售與行銷成本減少 64%。先前特斯拉藉由將太陽能產品販售納入旗下零售店、關閉較昂貴的銷售通路,聲稱已逐漸提升銷售效率並可進一步降低太陽能系統售價。

特斯拉計算得出,加州客戶購買大型系統,可以在六年內損益兩平、開始獲利,面板壽命間每年可賺 88,000 美元在新墨西哥州與佛蒙特州每年平均收益則是 55,000 美元與 47,000 美元,至於美國消費者是否買單,還要靜待一段時間才能得知。
-------------------------------------------------------------------------------------------------
特斯拉真是利害,在美國推出市價1/3的太陽能板,還有7天鑑賞,不滿意還可以全額退費。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620000412-260110?chdtv&fbclid=IwAR3PsjOtXGu4jUazbxCD9Q88xhs3AL7GEEa55sbgkLLXSeJGMtAK5lcdDq0
風電0元搶標不是夢
04:102020/06/20 中國時報 王玉樹 、新聞分析
政府離岸風電第3階段區塊開發遊戲規則終於公布,雖然引來開發商不少意見,但因為走的全是「競標制」,以目前風電競爭激烈,加上綠電需求旺盛,明年區塊競標將可能出現國內首次「0元」搶標盛況。

國外早在2017年丹麥商沃旭能源就曾以「0元」標下德國風場,當時新聞還熱騰騰一時。國內只在2018年1.7GW風場首度祭出競標制時,跑出每度2.2元至2.5元收購價,但離0元仍很遠。

至於為何區塊開發終於可能出現「0元」驚人數字?主要是綠電需求正夯,除國際供應鏈要求外,政府將強制用電大戶使用一定比例綠電。雖然目前已購買綠電企業未公開合約價格,但市場相信每度約在3到4元左右。

這代表,在區段開發拿下開發權的廠商,只要找到想買綠電企業,然後將海上發電直供、轉供給買家,即使競標以「0元」得標(意味賣給台電0元),只要不賣台電,一樣可以賺取到每度3到4元電價,絕對有利可圖。

另一個原因是成本降低,相比早期1支風機才4MW容量,隨著技術進步,搞不好還會出現20MW風機,成本可更大幅下降,當然也有能力去低價搶標。

而開發商0元搶標,對民眾當然是好消息。相比離岸風電前兩階段開發都由台電收購,多出9000億電費轉嫁國人買單。未來後期離岸電價由賣方與買方自行談價,民眾終於不用再當冤大頭。
--------------------------------------------------------------------------------------------------
離岸風力發電的第3階段區塊開發遊戲規則公布了,全部走的是競標制,現在離岸風力發電那麼多廠商在搶,很有可能會出現0元搶標。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2758
起風了...哈格比颱風「路過」風力發電爆衝 最高3成6來自離岸風電
鄭國強2020-08-05 10:01
颱風哈格比3日自東南往西北行擦邊台灣北部,以每小時19轉24公里速度,向西北轉北北,到傍晚風力反而增強,有轉入中度颱風之勢,為全台帶來大雨,根據台電公布風力發電量也爆衝為平常5倍,晚上10點30分,全台風力發電瞬間發電達33.5萬瓩,其中來自苗栗後龍外海、全國第一個商轉的離岸風場海洋竹南風力發電場(Formosa 1)發電最高來到12.35萬瓩,佔全國風力發電量超過3分之1。

氣象局表示,3日下午2點左右,輕度颱風哈格比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30公尺(約每小時108公里),相當於11級風,瞬間最大陣風可達每秒38公尺(約每小時137公里),相當13級風,七級風暴風半徑100公里,到了下午2點多竟開了颱風眼,風力有增強趨勢。

颱風擦邊球過台灣,風力發電量暴增

哈格比颱風的路徑從東南往西北,自宜蘭外海往基隆西北方前進,在3日當天帶來雨勢,全台風力發電量也因哈格比的到來逐漸飆高,和7月29日相較,29日當天氣溫飆高到36.4度、全台用電高峰出現在下午1點50分,風力發電量大約僅6.4萬瓩,7月30日下午1點20分達全台用電高峰,風力發電貢獻4.5萬瓩,8月2日中午12點左右風力發電也僅6.8萬瓩,同一日下午2點為15.9萬瓩。
值得一提的是,哈格比颱風是位於苗栗外海、國內第一個商轉的離岸風電廠「海洋竹南風力發電場」運轉以來遇上的第一個颱風,共有22支風機在外圍環流下運轉,該風場自2019年12月31日開始營運,裝置容量達128千瓩(MW)即12.8萬瓩,佔全國風力發電裝置容量831MW的15%。

離岸風場商轉後,遇上的第一個颱風

8月3日哈格比颱風的「催落企」,早上10點50分全台風力發電已達10萬瓩,12點50分發電量來到14.6萬瓩,其中5.46萬瓩來自海洋風電,下午哈格比風勢轉強,一度有發展到中度颱風之勢,下午4點40分風力發電量飆高到22.3萬瓩,海洋風電發電量來到6.3萬瓩,淨發電量占裝置容量比來到49.21%。

晚上10點半,全台風力發電瞬間總量來到33.53萬瓩,海洋風電發電量12.16萬瓩,淨發電量占裝置容量比來到95%,占全國風力發電總量的36%,刷新紀錄。到了晚上11點40分左右,海洋風電發電量來到12.3萬瓩,但因為其他陸上風力發電也發威,例如觀威觀音、鹿威彰濱、彰工等,因此海洋風電占全國風電比重略降。

海洋風電大股東之一的上緯公司表示,由於颱風沒有直接進來,因此淨發電量占裝置容量比雖已來到95%,但發電量沒有突破台灣東北季風時期,在季節風效應下,淨發電量占裝置容量比雖已來到100%是常有的事情。然而在風力發電量占比越來越高的同時,卻也暴露了再生能源條例中沒有強制要求裝設儲能裝置,雖然颱風或東北季風帶來瞬間大量發電,超過併網的電力卻白白浪費掉,這是未來能源政策修訂時應立即解決的問題。

----------------------------------------------------------------------------------------
離岸風力發電機慢慢的一支支立起來了,看起來實際發電量比陸上風力發電好很多。
https://www.tsmc.com/csr/ch/update/greenManufacturing/caseStudy/37/index.html
全球第一家RE100半導體企業,台積公司承諾100%使用再生能源
持續擴大綠電使用率,累計簽署總裝置容量達1.2GW再生能源合約
2020/07/27
台積公司以企業成長與環境共榮為願景,繼海外據點全部使用再生能源,持續擴大國內再生能源使用率,以「全公司生產廠房25%用電量為再生能源、非生產廠房100%用電量為再生能源」為民國119年永續目標,截至民國109年7月,已完成1.2GW再生能源購置契約簽訂。同時,台積公司於民國109年7月亦正式通過資格審核,成為全球第一家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的半導體企業,承諾於民國139年前全球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因使用電力所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歸零,以實際行動降低環境衝擊。
積極購買再生能源,已簽訂購電契約總裝置容量達1.2GW
台積公司的最高治理組織-董事會支持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其中台積公司著重之「可負擔與清潔的能源」、「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與「氣候行動」目標與再生能源息息相關,每年由企業社會責任執行委員會定期向董事會報告再生能源採購策略與進度。

台積公司於民國104年至106年間參與經濟部「自願性綠色電價認購計畫」,累計認購 4 億度綠電,連續3年為國內最大綠電購買者。民國106年《電業法》修正後開放再生能源直供與轉供給用電戶,台積公司隨即成立再生能源專案小組,開始與國內再生能源業者洽購綠電,同時與經濟部、能源局、標準局、台電公司、科學園區同業公會合作,共同討論並解決法規與實際運作間的落差,具體規畫未來轉供後的各項執行細節。民國109年5月,達成台灣首批再生能源轉供,由嘉義鹽灘地太陽光電廠產出的再生能源電力正式送抵台積公司;同時亦持續簽署包括離岸風電與陸域風電的長期電力採購合約,截至民國109年7月已完成簽約之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達1.2GW,每年約當減少218.9萬公噸碳排放量,朝全公司100%使用再生能源的永續目標穩健邁進。
堅守負責任的採購者角色,認明合格再生能源憑證標準
為確保再生能源來源透明、對環境生態不具負面衝擊,台積公司接軌國際趨勢,要求再生能源供應商所供應的再生能源需詳載源頭資訊, 以符合台積公司合格再生能源憑證標準,責任歸屬無虞。
加入RE100,攜手全球企業共同承諾100%使用再生能源
台積公司堅守強化環保的綠色使命,民國109年7月領先業界加入全球目前最具代表性的RE100行列,具體承諾民國139年底前,全公司包含生產廠房與辦公室等所有據點,將100%使用再生能源,成為RE100會員中第一個半導體企業成員。透過積極洽購再生能源,台積公司期盼帶動全球企業支持再生能源,驅動責任綠電產業發展,在發展先進技術、釋放科技創新的同時,實現環境永續的美好未來。

-------------------------------------------------------------------------------------------------------
台積電定下了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要在民國139年前,逹到100%再生能源的目標。
  • 9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