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

英專責機關回論文門:揭露口委名單會造成蔡英文「傷害與痛苦」

livebookart wrote:
但是對照LSE原文"The Senate House Library records confirm that a copy was received and sent by them to the Institute of Advanced Legal Studies (IALS). "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792833

事實上 1984年SHL和IALS都沒收到論文, 可見LSE原文聲明裡指的是SHL在2011年收過一本蔡英文論文

由此看得出來蔡英文說"當初也有繳交博士論文到圖書館"一語
有意混淆兩個地方 (也可懷疑LSE與蔡英文已喬好, 使用模糊語句 )

1. 論文不是由學生繳交給圖書館,而是由高階學位辦公室轉交

2. LSE聲明中記錄指的是2011年有人送一份論文的" a third copy " 到SHL
而蔡英文使用"當初" 去製造是1984年的錯覺

………

為什麼蔡英文那麼在意1984年她有繳交論文
明知事實卻不惜使用混淆手法去製造1984年她有繳交論文的假象
從心理學可以反推: 她1984年其實是沒繳交論文
而總統府展示的種種證明文件裡 , 也唯獨缺少1984年繳交論文的紀錄文件
如果當年LSE的學位頒授程序是
通過口試後, 學位和論文題目就先通知高階學位辦公室
論文則由學生依照口委意見修正完成後 , 再送至高階學位辦公室
(由此就可以解釋為何IALS論文索引有登錄蔡英文的學位 , 論文題目)

那麼....... 會不會論文門拼圖的其中一塊是:

通過口試後, 蔡英文沒有繳交最後修正完的定稿博士論文?


你說得很好啊:

如果當年LSE的學位頒授程序是
通過口試後, 學位和論文題目就先通知高階學位辦公室
論文則由學生依照口委意見修正完成後 , 再送至高階學位辦公室
(由此就可以解釋為何IALS論文索引有登錄蔡英文的學位 , 論文題目)


所以你同意蔡英文的論文通過口試了嘛,

那學位還有什麼好爭議的?

至於蔡英文有沒有繳交「最後修正完的定稿」博士論文,

第一,

你沒證據證明有或沒有,但人家倫敦大學、LSE說有,你會比保有檔案的他們更清楚?

第二,

不要再完「最後修正完的定稿」這個遊戲了啦,

多看幾本LSE論文網上1990年以前的論文,

你就會知道,根本連修正都沒修正就把論文送出去的博士,多的是呢。

還有,你既然引了我那一則發文,SHL和IALS針對2011年那個轉送論文過程的說明不就清楚證明:

即使到了2011年,論文依然會在轉送過程中遺失,

那麼,為什麼你們就無法接受1984年的論文也在轉送過程中遺失了呢?
fkang2 wrote:
就知道你會這樣說。但(恕刪)


呵~~~

你說的那一大堆,

就是在apply這種文字細節上玩遊戲,

我真的也覺得沒什麼好辯了。

你只是以你自己對那些文字細節自以為是的解讀,

來幻想LSE回覆電郵的意思,

至於那是不是LSE回覆電郵的真意,

你又不敢親自寫一封電郵去問清楚。

正如你說的,

我也覺得LSE電郵沒什麼問題啊,意思很清楚啊,就是有二度補發的可能啊。

是你不以為然,那不就應該你再去求證嗎?

就像我對「只能補發一次」有懷疑,所以我就寫信去問了啊。

那你為什麼就是不敢去問呢?

光是在這邊自己發揮想像力有什麼用呢?

你的文字想像力又不能代表LSE啊,

我至少有兩封LSE的回信,

你除了自己的想像力,還有什麼呢?

其實根本不用扯那些文字遊戲,眼前就有清楚的事實證據:

蔡英文公佈了她兩次申請到的證書影像檔,

上面日期、簽名都清清楚楚,

如果你們有誰懷疑其中有任何一份是造假,

大可直接把影像檔送去LSE舉發,

看看LSE會不會說那是假的、他們沒有發過那些證書、他們不可能補發兩次等等,

這不就結了嗎?

而且,我相信這種事早就有人做過了,

那麼多疑英派,會沒有人想到可以這樣做嗎?

可是,從九月記者會到現在,半年多都過去了,

LSE十月在官網登了聲明、1月登了蔡英文連任新聞稿,

LSE主管還分別在10月、12月、1月、4月接受Rechardson reports(也就是本棟發文消息來源)採訪,

一再確認蔡英文的論文、學位沒問題,

連英國的ICO都出面了,

還是沒半個英國人說那兩份補發證書有任何一份造假。

好,你那麼在意禮貌多過邏輯,

我就禮貌地請問:您對以上種種事證、人證,到底是有哪裡想不通呢?

至於您一再說不回又回,我一點都不會計較。
livebookart wrote:
由此也可證明1985年那本索引特刊的資料來源至少在1984年2月前(甚至在1983年)就已取得
絕非是等到頒授學位之後才登錄進去
這樣的話, 即使1985年那本索引特刊有登錄蔡英文的學位, 論文題目
蔡英文 "口試沒通過" 或是
"通過口試, 沒繳交博士正式論文 "都有可能


你第一句話就鬧笑話了。

1984年2月的IALS期刊登錄蔡的博論題目為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

所以就能推論1985年9月出刊的特刊資料是在1984年2月之前取得?

難道不能是取自1984年2月到1985年9月之間任何一個時間點的資料?

為什麼?

其實也不用找你這個碴,

你同意1985年9月特刊的資料無誤,

你也主張特刊的資料是在1984年2月之前取得,

而1985年9月特刊的標題和前言清楚載明,刊內論文皆為已完成且獲頒學位的論文,

那不就證明1984年2月之前,高階學位辦公室已經有蔡英文論文通過口試及獲頒學位的資料,可供IALS取用?

那不就證明高階學位辦公室已經收到口試委員轉交過來的口試通過通知,以及論文?

換個方式講,疑英派不是一直說,繳交論文是獲頒學位的必要程序?

雖然我不確定是不是這樣,但就姑且信之:

既然1984年2月之前,高階學位辦公室已經有蔡英文的學位資料可供IALS刊載,

那不就表示已經收到繳交的論文了?

你怎麼還會有「沒通過口試」、「沒繳交論文」的幻想呢?

更不要提你底下那堆什麼0.5個博士的瞎扯了。

0.5個博士?

拜託,不要淪落到某P那個等級好嗎?
turtlins wrote:
你說得很好啊:如果當...

不要再完「最後修正完的定稿」這個遊戲了啦,

多看幾本LSE論文網上1990年以前的論文,

你就會知道,根本連修正都沒修正就把論文送出去的博士只,多的是呢。(恕刪)


看起來你對修正的概念也用混淆的手法

"修正"一詞有兩種用法

1. "最後修正完的定稿"
的修正是將原稿修正成定稿

2. "根本連修正都沒修正就把論文送出去的博士"
的修正是指將手寫塗改痕跡, 補引註....等瑕疵修正好再送出

你只是要證明有 手寫塗改痕跡, 補引註....等不完美論文也能被LSE接受為正是博士論文
跟口試完有沒有 "最後修正完的定稿" 完全不相干
turtlins wrote:
你第一句話就鬧笑話了......

而1985年9月特刊的標題和前言清楚載明,刊內論文皆為已完成且獲頒學位的論文,

那不就證明1984年2月之前,高階學位辦公室已經有蔡英文論文通過口試及獲頒學位的資料,可供IALS取用?

那不就證明高階學位辦公室已經收到口試委員轉交過來的口試通過通知,以及論文?(恕刪)


再一次證明你的混淆手法

資料有許多種

你既然主張

" 那不就證明高階學位辦公室已經收到口試委員轉交過來的口試通過通知,以及論文 "

請秀出哪一份資料是直接證據.證明高階學位辦公室已經收到口試委員轉交過來的 " 論文 "

而不是只靠你的想當然耳的推論
turtlins wrote:
你第一句話就鬧笑話了......

更不要提你底下那堆什麼0.5個博士的瞎扯了。

0.5個博士?

拜託,不要淪落到某P那個等級好嗎? (恕刪)


從心理學上去探索

人口中說出包含事件細節的回憶, 不一定正確

即使有所扭曲, 但是必有所本

你的"開玩笑說"比較像瞎扯
turtlins wrote:
你說得很好啊:

如果當年LSE的學位頒授程序是
通過口試後, 學位和論文題目就先通知高階學位辦公室
論文則由學生依照口委意見修正完成後 , 再送至高階學位辦公室
(由此就可以解釋為何IALS論文索引有登錄蔡英文的學位 , 論文題目)


所以你同意蔡英文的論文通過口試了嘛,

那學位還有什麼好爭議的?(恕刪)


你上面的回文是針對放在回文前面轉貼的引言所做的回應
你貼出的引言有兩段(參912樓)
第一段引言是

------------------------------------------------------------------------------------------------------------------------------------------------
<< livebookart wrote:
但是對照LSE原文"The Senate House Library records confirm that a copy was received and sent by them to the Institute of Advanced Legal Studies (IALS). "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792833

事實上 1984年SHL和IALS都沒收到論文, 可見LSE原文聲明裡指的是SHL在2011年收過一本蔡英文論文

由此看得出來蔡英文說"當初也有繳交博士論文到圖書館"一語
有意混淆兩個地方 (也可懷疑LSE與蔡英文已喬好, 使用模糊語句 )

1. 論文不是由學生繳交給圖書館,而是由高階學位辦公室轉交

2. LSE聲明中記錄指的是2011年有人送一份論文的" a third copy " 到SHL
而蔡英文使用"當初" 去製造是1984年的錯覺 >>
-----------------------------------------------------------------------------------------------------------------------------------------------


引言第二段才是你回應所擷取使用的文字

------------------------------------------------------------------------------------------------------------------------------------------------
<< 為什麼蔡英文那麼在意1984年她有繳交論文
明知事實卻不惜使用混淆手法去製造1984年她有繳交論文的假象
從心理學可以反推: 她1984年其實是沒繳交論文
而總統府展示的種種證明文件裡 , 也唯獨缺少1984年繳交論文的紀錄文件
如果當年LSE的學位頒授程序是
通過口試後, 學位和論文題目就先通知高階學位辦公室
論文則由學生依照口委意見修正完成後 , 再送至高階學位辦公室
(由此就可以解釋為何IALS論文索引有登錄蔡英文的學位 , 論文題目)


那麼....... 會不會論文門拼圖的其中一塊是:

通過口試後, 蔡英文沒有繳交最後修正完的定稿博士論文? >>

----------------------------------------------------------------------------------------------------------------------------------------------

再回到你的回文本身
你竟然運用文字剪接的手法, 製造錯覺
讓人以為回文一開始所寫的"你說得很好啊:"一語,
就已回應了第一段引言裡有關蔡英文臉書混淆 LSE聲明的質疑

同時又將"你說得很好啊:" 的語意
藉由冒號 " : " 帶進底下回應第二段引言的敘述

-----" 如果當年LSE的學位頒授程序是
通過口試後, 學位和論文題目就先通知高階學位辦公室
論文則由學生依照口委意見修正完成後 , 再送至高階學位辦公室
(由此就可以解釋為何IALS論文索引有登錄蔡英文的學位 , 論文題目)

所以你同意蔡英文的論文通過口試了嘛,

那學位還有什麼好爭議的? "




這種編輯回文的方式,
顯示你企圖避開
蔡英文臉書上 " 當初也有繳交博士論文到圖書館 " 顯示企圖混淆事實的這個議題
並以"你說得很好啊"回應第二段引言時
運用夾帶手法製造已回應第一段引言的錯覺

這種手法真讓我大開眼界, 讚歎不已
蔡英文已在臉書上用" 當初也有繳交博士論文到圖書館 "的說法混淆1984年沒有繳交論文的質疑
再加上你這種黔驢技窮的表現
只會更加證實1984年蔡英文沒有繳交博士論文的主張
livebookart wrote:
再一次證明你的混淆手法

資料有許多種

你既然主張

" 那不就證明高階學位辦公室已經收到口試委員轉交過來的口試通過通知,以及論文 "

請秀出哪一份資料是直接證據.證明高階學位辦公室已經收到口試委員轉交過來的 " 論文 "

而不是只靠你的想當然耳的推論


拍謝喔,

那不是我想當然耳的推論喔,

通通都是根據你的說法推論出來喔。

livebookart wrote:
由此也可證明1985年那本索引特刊的資料來源至少在1984年2月前(甚至在1983年)就已取得
絕非是等到頒授學位之後才登錄進去
這樣的話, 即使1985年那本索引特刊有登錄蔡英文的學位, 論文題目
蔡英文 "口試沒通過" 或是
"通過口試, 沒繳交博士正式論文 "都有可能


是你「證明」1985年IALS索引特刊的資料來源至少在1984年2月前就已取得,

而1985年索引特刊的標題清楚載明,

特刊內所列論文皆為已完成且獲頒學位的學位論文,

兩者合起來的結論不就是:

IALS在1984年2月以前已經從高階學位辦公室取得蔡英文「完成論文且獲頒學位」的資料。

而完成論文且獲頒學位的前提不就是口試委員送來口試通過的通知,以及論文,

那不就等於:

1984年2月以前,高階學位辦公室已經收到口試委員送來口試通過的通知,以及論文。

這些都是從你的「證明」推論出來的,

結果你現在跟我要「直接證據的資料」?
livebookart wrote:
你上面的回文是針對放(恕刪)


你何必在那邊引來引去呢?

事情很簡單,你是這麼說的:

如果當年LSE的學位頒授程序是
通過口試後, 學位和論文題目就先通知高階學位辦公室
論文則由學生依照口委意見修正完成後 , 再送至高階學位辦公室
(由此就可以解釋為何IALS論文索引有登錄蔡英文的學位 , 論文題目)


你最後一句已經同意由此就可以解釋為何IALS論文索引有登錄蔡英文的學位 , 論文題目

也就是說,你同意,依照你說的「如果當年LSE的學位頒授程序」,

可以解釋IALS論文索引登錄蔡英文的學位、論文題目,

也就是說,IALS論文索引登錄的蔡英文學位和論文題目,是來自高階學位辦公室,

而辦公室有這些資料,至少表示學位和論文題目已經通知辦公室,

而這就表示論文已經通過口試。

也就是說,口試已經通過。

這些都是照你說的話推論出來,

所以,我完全看不出我有哪裡片面曲解你的話,

大概是你自己不清楚自己講的話所代表的邏輯意涵吧。

至於什麼修正不修正的文字遊戲,或是什麼心理學反推,

我看就算了吧,

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了吧。

還有那什麼黔驢技窮的,

拜託,

等你們讓LSE改口說蔡英文沒有拿到學位,

或是讓LSE改口說沒有繳交論文也能拿到學位,

再來說吧。

只是耍耍嘴皮,並不會改變任何事實的啦。
turtlins wrote:
你何必在那邊引來引去.....
.........................................

只是耍耍嘴皮,並不會改變任何事實的啦。(恕刪)


蔡英文在臉書上混淆繳交論文時間

也是不會改變的事實

如果你跟蔡英文認為這種自我欺騙的形式上勝利就已滿足

那我就無話可說
  • 4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