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Q wrote:
柯文哲打算接受這些讓步並給予容積獎勵彌補京華城的損失,那就要認真的把流程做好,把相關辦法做好
過去沒有綠建築給予容積獎勵的案例,京華城案以後可以作為標準開放申請
而不是,從頭到尾只有京華城的提案可以拿到容積獎勵,其他人卻連申請綠建築容積獎勵的資格都沒有
當柯文哲決定拍板「準用」都更獎勵的當下,對其他台北市民來說,已經是不公平的待遇
就拿有人拿來背書參考的南松山開發案好了,是不是等同京華城申請案的條件,開放綠建築容積獎勵、智慧建築容積獎勵、韌性城市容積獎勵給非都更、危老以外的建案額外上限20%的容積率?
有嗎?
我覺得 獎勵容積本來就不應該是個標準 有些地區比較偏僻 市長想要把它弄好一點 讓那區拓展 如果給他們高點獎勵也合理阿~ 如果 本來就在繁榮區 獎勵給少點 也合理阿 ~~
我覺得這就是為什 容積獎勵沒有一定的標準 因為齊頭式獎勵反而沒有吸引力
我個人觀點 信義區已經一堆百貨公司了 如果要把 商業區拉到松山區這邊過來 必須要讓原本京華城蓋得更大更好吸引周邊開發 甚至都更 今天如果是齊頭獎勵 那大家都要把往信義那邊擠 不然 以京華城的地點 沒經過捷運 幹嘛搞在這裡? 原本京華城沒落不就是因為這區帶不起來? 我就住在京華城附近 我當然也希望他搞大一點 促進周邊開發 不然旁邊都死氣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