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有沒有文字”其實有兩種層次:一是該語言的文字化,二是該語言的書面語化。一般人分不清兩層次的差別,容易陷入雞同鴨講。要知道文字化不同於書面語化,任何語言都可以文字化,但書面語化牽涉文化變遷,不是簡單的一紙政令就能解決的。首先所謂文字要能熟識才能活用,即使字母文字相對漢字好學,要能熟識也需要“印記”常用詞的拼寫,這就是學習成本。再來是詞彙的累積和共識,這方面可參考公文系統,是文字法令化必要的精準性,換句話說是讓文字融入精英體制的合意成本可以想想以下三個例子:滿人入主中原三百多年何以滿文反而死絕?愛爾蘭語成為官方語言後何以推廣失敗?香港人習慣粵語,媒體和出版何以華文居多?以上都和所謂的成本有關係。
台語是中原古音,正統的漢語系普通話不算漢語,屬於韃虜語系台語比國語更早用漢字,國語只是後來借字的無知的人說台文就是台羅,搞不清楚文字跟拼音的差別好比國語也有注音符號,把注音當成主要文字很可笑對台語毋捌假捌,未博假博,遮的人根本就是青盲牛
ho520 wrote:台語是中原古音,正統的漢語系普通話不算漢語,屬於韃虜語系台語比國語更早用漢字,國語只是後來借字的無知的人說台文就是台羅,搞不清楚文字跟拼音的差別好比國語也有注音符號,把注音當成主要文字很可笑對台語毋捌假捌,未博假博,遮的人根本就是青盲牛 如果要推漢字台語,回歸正宗學習,這我可以支持但台文就……敬謝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