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好緊張,第一次發帖子。


yanyu_911 wrote:
樓主好...歡迎來...(恕刪)


哈哈。現在好多了~

無礙的~謝謝!
成都那邊排隊秩序如何,公共場所大聲說話的人多嗎?

另外據說愛跳廣場舞的大媽,現在還是不少比例?

最後就是按啦叭的情況,感覺大陸那邊比較沒有耐心,開車的都很愛去按?

winner_feng wrote:
成都那邊排隊秩序如...(恕刪)


是的。問題和改變並存。我覺得可以稱為夾縫時代。

就是,老一輩的生活習慣、教育和新一代以及更新一代的思維、生活方式和教育在每時每刻發生著碰撞。

分區域,比如老城區,或者郊區,素質不高的人就會比較隨心所欲,不太考慮別人感受。

在主城區或者年輕人集中的地方,排隊是不成文的規定,誰也不想丟臉。

廣場舞前幾年是真夠受的,只要有一處空地就會有人跳,而且很吵。現在都比較成圈態了,各個地方附近小區的大爺大媽都已經個自有習慣的組織了,會每天聚集在個自相應的地方,休閒鍛煉,一般都遠離住宅區,或是公園或是別的空地,也就不擾民了。這個是成都是這樣,其他地方我就不知道了。

至於按喇叭,這個是很煩的,我承認有時候遇上打電話開車占路慢悠悠的低能兒我也會按兩下。不過現在成都的電子眼遍佈天下,無死角,部分區域已經開始逐步增加鳴笛、亂開遠光燈的電子監控,包括斑馬線不禮讓行人,都會被處罰。所以,慢慢在好。還是以市中心和年輕人聚集的比如各個辦公中心大區域為最好,慢慢向外越差。

個人認為,就是違法成本太低了。重罰看誰還不守規矩。這一點大陸這邊對人民真是太寬容,太慣著了,素質教育還需要時間全面覆蓋,滋養了不少刁民。
金聲子 wrote:
謝謝你的建議。看到...(恕刪)
中國人包括台灣,最可怕的不是落後,而是教育,屈辱式的教育,悲情式的教育,永遠以受害者自居,每天打雞血,超英趕美,崇拜儒教那一套階級制,控制你的腦袋,碰到事情永遠是別人的錯。華人不討論對和錯,總以自我價值觀做判斷,西方人追求真善美,華人喜歡錢權騙,要贏西方根本不可能,每天網路上一推憤青要和美國佬開戰,真的是可笑可悲的教育和宣傳,美國根本不用出手,把中國所有高官和將領的妻兒放在航空母艦甲板上,兩艘航空母艦都不夠放,你打打看。在空投兩百萬槍枝到西藏 新疆,祖國打內戰好了。
old_hsiao wrote:
你怎會寫繁體字,谷哥...(恕刪)


繁簡體轉換工具/網頁知道吧!
最基本的Office也有。

winner_feng wrote:

成都那邊排隊秩序如何,公共場所大聲說話的人多嗎?

另外據說愛跳廣場舞的大媽,現在還是不少比例?

最後就是按啦叭的情況,感覺大陸那邊比較沒有耐心,開車的都很愛去按?


早期台灣也是這個樣子,尤其是買車還要選啦叭要夠大聲夠震撼才行。這個至少要經歷個二、三十年,人民精神水準普通提升才行,台北先改善後,南部也是再過十年左右才改善。

至於在公共場所大聲說話,好像近十年才改善,但是學生在課堂上大聲講話的水準好像一直都沒改進。

在公園跳舞用擴大器喊,十年前在我家對面公園每天早上六點左右就開始喊,真的吵死人了,早上都會被吵醒,直到公園改建後沒法在那跳舞做早操才得以改善。




winner_feng wrote:
成都那邊排隊秩序如...(恕刪)


我發點成都的圖片好了。成都自從規劃出天府新區,現在城市太大了,據說2017年成都1萬4千平方公里,還在天天併入其他州縣。去哪都太遠,所以大多人都平時只在自己生活的各個區活動,除非是出去玩或者辦事會跨區,像我就基本只在高新區活動,就足夠大了。成都一個區都很大,有個自的區政府和下轄系統。高新區算相對小的,面積大概好像80幾平方公里。我家所在的雙流區就更大了。像春熙路一般都是外地人來旅遊才會去,或者在附近工作的人,我已經2年沒去過那邊了。

天府新區可以說是再造了一個新成都,是的,面積比成都市面積還大,就是這十幾年一片空白重新在成都南邊新建設出來的一個新城市,所以現在成都有內環,一環路,二環路,二點五環(因為是半環路),三環路,四環路(第一繞城高速),和第二繞城高速。

鳳凰財經去年評說成都是大陸排名第一的新一線城市,但是這個說法肯定很多省市會驚叫啦,不幹啦,因為都覺得自己的城市才好。不過作為西部最重要的樞紐,小驕傲一把。至少新建的天府國際機場,成都將是國內第三個擁有兩個國際機場的城市,包括世界最大單體建築環球中心等等。人口政府說1600萬,具體不知道,反正中國哪都人多。

圖片不排順序了,也不找那些PS的圖,盡量各個方面都能展示一些,肯定不全面了。

看看是不是到處都沒有紅旗啊一類,也沒有什麼警察,有一張是天府廣場前面的毛主席像,從70年代就有的,我們現在如果說碰頭的地方在那,都說,就在毛澤東打的(招出租車的意思)那見。

拜房地產產業的全面啟動,到處都新新的,當然比不上重慶了,重慶的城市建設簡直不像在中國了,但是成都是以文化優先。

照片大多是我自己平時發微信朋友圈拍的,也有朋友朋友圈的,好的壞的都有,力求真實。部分全景的是找的網上的原圖。成都冬天壓壓的云很厚,空氣質量下降比較嚴重,這個和北方不同,成都是盆地,濕氣和空氣雜質下降聚集起來。離開冬天瞬間天氣就好起來,藍天白雲,空氣質量不錯。

也找了些目前大多寫字樓辦公室的照片,也是好的壞的都有,反正就是各種日常。圖有點多。

有台灣朋友跟我說,台灣一些公司上網要用公用電腦,公司不是每個人都有電腦。成都不太一樣,幾乎99%的公司,入職就會有自己的工位和電腦,不然溝通太慢發送文件也不及時。也不是說就很好,這樣上班玩起來也方便,偷工的人也很自在。

先就這些好了。我覺得已經夠多了,反正也不可能發的全。先將就看看。

我覺得可以配上這首歌http://www.kugou.com/song/#hash=9A22A08832729CD3C542C364AB0ADD38&album_id=8430194聽著看,很四川,四川話,四川人態度,那種老子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獨特的態度很四川,辨識度很高,就像火鍋一樣的性格,不過他是從重慶的方式出發的,顯得更痞氣些,成都會柔和些。歌手叫GAI,很草根。還有“火鍋底料”“空城計”“滄海一聲笑”,尤其是滄海一聲笑http://v.163.com/paike/VCMHS87Q4/VG72D01OQ.html。推薦,可以翻來聽聽。哈哈,我都這個年紀了,還是被他圈粉了。不過曲風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喜歡嘻哈的應該能接受,主要是態度很四川人。雖然我血脈隨父母是遼寧人,但是在四川出生長大我更傾向這邊的千古文化。

我命硬學不來彎腰!看李白鄧小平武則天皆如此。




























































































































































speedrock wrote:
中國人包括台灣,最...(恕刪)


我覺得還算OK吧。

有台灣的大學生朋友加我的微信,我給他看了大陸這邊《海峽兩岸》節目,覺得還好了,大陸的節目基本就是這樣,除了娛樂節目,大多都就是在那裡很平穩的說,比較枯燥。有台灣的一個和我年紀相仿的朋友郵件跟我分享了台灣的電視台「公共電視」(PTS)(https://www.ptsplus.tv/。我也看了些,也去找了三立一類的視頻。可以感覺到比較大的差異,就是,一般我印象里覺得台灣人都好溫柔,特別是女孩說話很好聽,很柔和。但是台灣的電視節目就好像比較有煽動性,嘉賓說話都很有色彩感,很激情一樣。但是大陸的基本就比較死板了,就是談啊談啊談啊,沒有什麼語氣來助力。

就像學校的課本,不知道台灣的課本是怎麼樣,我印象里從小讀書,比如歷史,就分為《中國歷史》《中國近代史》,以鴉片戰爭為分界線,和《世界歷史》,基本就是記敘,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出現了什麼人,除了老師偶爾點評,考試也不會考那些有的沒的,就是哪年什麼事,什麼人干了什麼。基本是讓你自己想,不會去說怎麼想。包括剛結束的高考,高考連政治課都沒有了。

就成都的話,基本沒人平時會去想那些,90%的人也都不會特別去關注這些,像前段時間和印度劍拔弩張,那個時候也就是中央電視台會在主要的幾個時間段發佈新聞,然後就是以人民日報為主有文章,後來事情過去了,第二天就沒什麼消息了,想看也沒有新的了。

如果走到街上就和大家談論這些,男的可能就是聳聳肩或者給一句,神經病哇,你個瓜娃子,沒事干了哇?女的可能就會嘴巴張開,啊?

如果不是我是因為喜歡台灣文化,而且偶然搜索到01,真的不會了解到這麼多。甚至我自己感覺,這一個星期來到01,聽到的有關共黨啊,政治啊,比我過去10年都多。

其實我真的不關心那些了,就是喜歡台灣和台灣的文化,很純粹。打比方,也許有一天我又喜歡日本文化了,可能我又會去了解日本人,目前真的,不曉得更多有關日本的情況。沒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信息了,大家都在過自己的日子,賺錢也好,生活也好,創業也好,無數的事情足夠消耗時間了。

BigMon543 wrote:
繁簡體轉換工具/網...(恕刪)


不需要網絡轉換的。我用的搜狗輸入法,這個在大陸現在應該算使用最高的輸入法了吧,很方便,哪怕我要打一長串句子,只需要輸入每個字的第一個字母,可能還沒輸入到一半就有各種組合顯示推薦了,所以速度很快。要切換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字只要右鍵選擇一下就OK了。

不過簡體繁體對我來說就是個使用工具,繁體簡體我都認識,因為我平時有寫毛筆字的習慣,必須是繁體。

有關繁體簡體,我有說過區別,在別的帖子里,翻翻找找沒找到。沒想到短短1個多星期的01生涯,我說了這麼多話了。

其實這個知識也不是我的,是看書法講座一位老書法家講課時說到的,大概意思是中文的演變過程。

簡單一點,最初中文是金文,甲骨文,象形字,決定了中文的脈絡和書寫方式,而後進入大篆。秦始皇統一六國全部統一為小篆,為什麼呢,很簡單,好認,好記。因為作為統治機構,文書的流通和統一的認識,有助於帝國的管理和地方對政策解讀的正確性,直接關係到執行力。

而後發展到楷書、行書、草書各種,其中以行書最為高頻使用。為什麼呢,因為簡單,好認,而且在辨識度的前提下書寫速度最快。古代的通信是需要時間成本的,下達指令和傳遞指令,除了要確保信息對稱,準確外,就是效率了。所以行書被大量使用,草書逐漸進入到精神層面,因為雖然快,但是辨識度明顯不足。

後來簡體字的創立,也是基於這個前提,就是為了加快信息的溝通,因為當時中國還是很落後,為了消除更多文盲,那時剛結束民國不久,和古代一樣,能上學認字的還不普遍,為了讓書寫更簡便,溝通速度更快,更便於記憶,以及提升更多人的學習便利性,簡體字就這麼出現了。

其實從文化上,因為我寫毛筆字也都認識,如果非要說繁體字如何如何有文化有精神有血脈,其實那我就沒得說了,因為從小教育,無論簡繁,老師都會說每個字的含義以及其背後的故事和傳統,所以,和拉丁文到現在的西方語言一樣,我覺得從上古時代到今天,語言越來越豐富,能讓這麼多人說同一種語言,而且交流無障礙,本身這個文字作為橋樑的作用就很好了。當然,中國人還是要尊重自己文字的傳承,它是深厚的獨有的我們自己的文化。

金聲子 wrote:
有台灣朋友跟我說,台灣一些公司上網要用公用電腦,公司不是每個人都有電腦。成都不太一樣,幾乎99%的公司,入職就會有自己的工位和電腦,不然溝通太慢發送文件也不及時。也不是說就很好,這樣上班玩起來也方便,偷工的人也很自在。


這個我要說明一下,台灣一些公司上網要用公用電腦有分幾種情況:1.公司保密工夫做得很嚴密,任何人要發任何信息出去,公司都要留下記錄,這自然就會要求用公司電腦。2.工廠的作業員:因為進去公司,就是操作機台,沒空,也不需要用電腦,所以公司不會配電腦,也不充許帶電腦進去。3.工程師級的可能幾個人配一台公用電腦,不過情況很少,比較菜的才有可能。
其他狀況,每個人都起碼是一台公司配的電腦,e-mail不及時回覆,馬上被k,那可能沒電腦。我辦公室有電腦,離開辦公室,三不五時就要手機看一下有沒有mail。業務每個出去,筆電(記事本?)是非常基本的配備,不管怎樣,電腦回覆訊息還是比較快速,手機只是應急用。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