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馬前總統也寫春聯了!!!


怨念聚合體 wrote:
至於157,那算書法嗎?...(恕刪)


至少沒寫錯
我想讓小孩學學書法了
以免長大像這些人

被笑並不丟人
丟人的是,並不知道被笑




中和小黃 wrote:
至少沒寫錯...(恕刪)


前面就有人指正過:少寫兩隻虫
有些人活的陰險卑劣,卻嘗盡了榮華富貴,就不要想死的心安理得!

藍莓巧克力 wrote:

不知有沒人做個對比照來比較一下?...(恕刪)

你就搜尋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新聞是照片解說一堆
你就知道漏氣漏多大

「字很漂亮,而且不會寫錯字」
...自自冉冉...

地上有洞都跳下去

光明之學 wrote:
瓜地馬拉是一個民主共和國,人民四年可以選一次總統,到民主國家呼籲民主自由,是想幹嘛?


您誤會了.

中華民國總統呼籲的民主自由,自冉是說中華民國不民主不自由.
馬坦,就應該好好坦!
字寫的比大小姐好!有罪!
關起來!
馬總統lag了,最新的春聯是

自自冉冉辭舊歲
戰戰兢兢迎新春
shiu65 wrote:
維基百科
「壓歲錢」是以紅紙包裹,俗稱「紅包」。過年給壓歲錢的習俗始於清朝,《清嘉錄》記載:「長幼度歲,互以糕果、朱提相獻,謂之『壓歲盤』。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恕刪)

(資料來源:壹讀 - 環球華文資訊一站式閱讀)

回溯中國歷史上壓歲錢的變遷:從漢起源始於「壓驚」 - 壹讀

壓歲錢的風俗從漢起源,流傳至今,已成為中國獨特的年文化,那麼古人的壓歲錢是什麼樣的呢?

壓歲錢起源於漢代,又叫押歲錢、壓祟錢、壓勝錢等,於漢魏六朝時期開始流行。相傳古時候每到大年三十,都有一名叫「祟」的小妖去戲耍家中幼兒,孩子往往被嚇得大哭,並因此患病。因此在民間有了年三十晚上不睡覺的習俗,叫做「守祟」。有一對夫妻,在年三十的晚上,為了防止「祟」來傷害兒子,母親就用八枚銅錢用紅紙包住,放在孩子枕頭底下。「祟」出現之時,被銅錢紅包嚇退。因為「歲」和作祟的「祟」同音,壓歲就等於壓祟,壓歲錢的叫法也流傳開來。

另有一種傳說,壓歲錢起源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凶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大人燃爆竹驅趕「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下,因被壞人背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為「壓歲錢」。古時壓歲錢並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當做吉利物品或辟邪用的類似錢幣樣子的東西,以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居多。

唐代,宮廷散錢之風也頗濃。五代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唐玄宗天寶年,「內廷嬪妃,每於春時,各于禁中結伴三人至五人擲錢為戲。」從春日「擲錢為戲」到發展到「洗兒錢」,王建在《宮詞》中載:「宿妝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樹邊。春日內人長打白,庫中先散與金錢。」後又發展到贈「洗兒錢」。據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楊貴妃認安祿山為義子,「玄宗親視之,喜贈貴妃洗兒錢」,以賀喜驅邪。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K0j8j6.html
怨念聚合體 wrote:
我不敢相信,寫這種字的人怎麼會有膽量拿出來給人拍照

我的建議是,直接拿墨條當鉛筆,或是整張連同落款都請人代筆

阿6仔 wrote:
馬總統lag了,最新的春聯是

英文自冉辭舊歲
建仁戰兢迎新春




橫批:金雞8...隻....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