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電子商務的評量, 是用這樣簡單的算術喔...是我們智商跟不上他嗎?


budinx wrote:
我到現在還是想不通...(恕刪)

想想看, 如果攤販也是靠電子支付... 會發生什麼事情?
我只能說, 政府一直想對攤販課稅的.....
台灣不是推不動, 是"有人"不想推, 以免選不上.....

budinx wrote:
我到現在還是想不通...(恕刪)

重點在整合跟安全,你買個東西直接由第三方支付要負擔的風險跟操作難度都比較小。就算現在跟大陸買賣小額也是直接用支付寶,要不然老是跑銀行麻煩死了。

budinx wrote:
我到現在還是想不通...(恕刪)


在支付寶之前的歲月,有銀聯卡這個通道,但是銀聯卡手續費直到上個月才調到千分之六,在那之前都是1.2%還有2%,這裡講得是服務業

店家不願意去負擔這個手續費

當然

店家用支付寶也有手續費,現在應該是千分之五左右


幾年前有了支付寶,網路就能轉錢,效率比銀行高太多,又不用手續費,加上微信春晚玩紅包,小額轉帳更是風行

你要怎麼把銀行的錢轉給別人最快,用支付寶阿,用微信阿

不過大陸監管力道越來越強,還有銀行急起直追,這個優勢越來越少


之前常看到買多少就可以減,還是隨機立減的牌子,只要你用支付寶或者是微信

砸錢優惠才是硬道理

shukae wrote:
老李跟老扁時代我還...(恕刪)


與其說政策有計畫性,倒不如說老李,甚至於大小蔣,都是強勢專政
行政立法通通聽令總統府,少了那些政治干擾,政策執行相對平順

阿扁時期,行政立法開始不同調,所以政策執行力開始有明顯的落差
而老馬時期更妙,人民大幅要求"民意介入行政"的程度,使得行政本身有著嚴重的遲滯
立法又明顯的被把持於另一個體系之中,導致除了無效率之外,更綁架了行政本身

至於現今
只能說現世報來的好快

---
剛剛瀏覽唐政務委員提供的連結內容,以及回覆的內容
理解上,其業務並非實質的政策推動,甚至不是擬定政策方向

而是提供平台、管道及說明書給 "公務人員"
讓公務人員自己去找出政策方向,然後自己去執行

至於政策方向是否合宜,要如何推動至其效果檢核,就讓公務人員及其長官自行負責

恩恩
很微妙
因為這模式的重點反而會是在:
公務人員積極度是否滿足工具/議題的需求
公務人員的長官肩膀是否夠硬,能足夠支持政策的方向擬定及推展

新工具新平台新流程
只不過浮雲啊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shukae wrote:
想想看, 如果攤販也是靠電子支付... 會發生什麼事情?


早就來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19001028-260603
大陸支付寶服務,正式進軍台灣市場,自12月起,全台陸續有3,500家的攤販及店家,都可使用支付寶付款,對每天收零錢的小攤販來說,「掃一掃」就能迅速完成收款,便利又安全。本刊教店家如何快速申請支付寶,搶攻陸客商機大餅,門檻一點也不難。

blesschang wrote:
單以電子商務來說
省掉一些打高空的會議
訂個機票飯店,去大陸住個幾週,會搞懂很多事
沒錯,在藝龍網、攜程網訂酒店,付費時會有微信支付或支付寶的選項,即使你在電腦上操作,結帳時就出現個QR Code,拿起你的手機用微信或支付寶掃一掃電腦螢幕就付費完成了。

到一般小吃店消費,櫃台頂多放兩個壓克力板的QR Code,一個微信一個支付寶,現在可能又多了Apple Pay。

在台灣,每家銀行都推出自己的行動支付,如果要推行,櫃台可能要放個幾十塊的壓克力板吧?台灣人用最多的Line,裡面的Line Pay竟然只能綁國泰世華,不然裡面的錢就提不出來,更何況Line是外來軟體,台灣原生的IM軟體大概只有約炮功能。

要學對岸的行動支付,就先放掉「行動支付是由銀行來主導」這個念頭,在台灣這種市場裡交給銀行主導行動支付,不可能會每家銀行一起成長,只會大家一起長不大。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richliu wrote:
早就來了http:...(恕刪)


慘,
台灣政府會不會以後都收不到攤販的稅?
甚至,出現幽靈攤販,台灣官方完全沒交易紀錄的?!

blesschang wrote:
訂個機票飯店,去大陸住個幾週,會搞懂很多事...(恕刪)


她現在不能進大陸了啦!

那個立委邱志偉因颱風轉降香港,香港就不給他入境。
audreyt wrote:
#60 — 這個議題,之前 g0v 社群在七月時就和勞動部協作過 加班費試算系統,希望能讓討論聚焦。 ...(恕刪)


我在我公司剛好也寫過新制算加班費程式,不過我算的是時薪,不是月薪。

說真的算時薪的比較需要用程式來算,我也懷疑這些 g0v 社群,沒有跟實際工作的人事人員核對過,有沒有辦法真正除錯。
絕代蝴蝶 wrote:
要學對岸的行動支付,就先放掉「行動支付是由銀行來主導」這個念頭,在台灣這種市場裡交給銀行主導行動支付,不可能會每家銀行一起成長,只會大家一起長不大。..(恕刪)


第三方支付就算不是銀行也能經營,法規主要是卡在儲值業務只能由金融機構來承擔,
第三方支付要成功需要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整合,銀行自己無法做到這點,
而有心要經營的電子商務業者又因為無法辦理儲值業務,導致重要的利息收益被銀行佔據,
市場誘因不足,投入與產出不符比例,導致業者不見得願意過度投入成本擴大使用涵蓋率,

O2O扮演著商品到消費者端最後一哩路中的一個重要腳色,
任何一種O2O商模如果要成功,首要任務必須要讓實體通路商願意使用,
關鍵在於不可改變(或不可變太多)通路端既有的工作流程,
也就是不管一套商模對消費者再有誘因,若無法在支付端或POS端讓通路業者方便使用,
基本上該套商模也不可能發展起來,因此除了硬體之外,
第三方支付這種簡便的金流是個極度重要的元件。

試想一種非常基本的商模,任何一家電子商務業者,
都希望讓消費者在虛擬通路上獲得的紅利能夠在實體通路使用(導客誘因),
紅利的使用若要能夠核銷,必須能夠在實體通路端,
用最沒有破壞性的方式,與通路商的POS乃至於進銷存系統並存,
太複雜的機制,通路商會很難接受,
若能綁定第三方支付,這個問題會相當好解決,
而第三方支付在任何一種 REMARKETING 機制上,都可以是重要的金流工具,
若有一種強勢型高使用涵蓋率的第三方支付可使用
所有例如iBeacom或NFC所衍生出的O2O模式都能夠有更簡便的應用,
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極有機會因為第三方支付的鬆綁而大躍進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