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u65 wrote:
我說的也不是那個更能代表未來的走向,反對哪個東西
說的就是生活習慣而已
像看電影
台灣人不像大陸人那麼愛到電影院看電影,大多是逛街臨時起意沒事做順便進去看罷了
這種小事還要事先計畫上網訂票沒那麼多閒工夫
我上次逛街臨時起意買票看賣座大片侏儸紀世界,居然也能劃到正中間的好位置
(恕刪)
我覺得單純只是若有這個工具的話,對某些人來說會更為方便~
舉例來說,高鐵可以到高鐵站買票,也可以線上買,甚至透過app以手機刷QR code通關。
我平常都是到站才買,但遇到大節日時會提前在線上買到高鐵站才取票。但有次到高鐵站發現排隊的人實在太多,就要錯過班車時,趕緊下載app,一刷而過,連排隊都不用排。
這例子就顯現了,當有不同的支付方法時,消費者會隨自己的需求而調整。
所以若有方便的支付工具,即便可能平常使用的人不多,但多一個選項總是好的,誰知道哪天會不會意外用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