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章子怡:台灣新聞自由是造謠擋箭牌


jimmywu97 wrote:
Every one is a voyeur sitting inside his (her) mind earning to pry into other's privacy. One attracting thing of press media is they can provide you the modality to satisfy your imagination.


人是群居動物
訊息的溝通非常重要
演化出關心八卦的特質是必然的結果
這也是社群網站能夠蓬勃發展的原因

voyeur wrote:
理論上最痛恨新聞自...(恕刪)


所謂媒體也是財閥權貴豢養的,有時候對其他權貴齜牙也是因為狗咬狗,為了各自利益,抑或對方只是小咖而已。


媒體對魏家窮追猛打真的只是為了為民請命?君不見後來逼著魏家吐出101股權,是哪些人接手的嗎?

霧失樓臺 wrote:
所謂媒體也是財閥權...(恕刪)



paratrooper862 wrote:
是阿指出台灣媒體說...(恕刪)


前面舉納粹黨論證爲例,
只是要說明,把減少台灣新聞自由亂象歸納爲納粹化或集權化 是不合理的!

至於繼續套用這套納粹黨論證,這本身當然也是不合理。
voyeur wrote:
人是群居動物訊息的...(恕刪)


真正的言論自由

「我不認同你所說的,但基於它是基於既有事證,我予以尊重。」

台灣的言論自由

「你到底要蠢到甚麼地步才會說出這種話來?」
kf211434 wrote:
真正的言論自由

「我不認同你所說的,但基於它是基於既有事證,我予以尊重。」


你必須先提出你所謂〝真正〞的事證
不能你自己說真正就叫真正
在你沒有提出證明之前
你不應該認為你有說這句話的言論自由
來看看陳敏鳳大記者怎麼說...




上面影片從10:50秒開始:

主持人問陳說:「這個很難佐證,妳覺得這個辦得下去嗎?」

陳回說:「這我跟你講我不負責舉證...」

妳沒有負責舉證?主持人問。

陳:「我只是作採訪.....

然後我告訴妳我也不幫特偵組查案....

說實在我只是一個採訪記者

我問四、五個人都說相同的說法,對都同樣的說法

然後這我想我覺得我的採訪,

我已經算是一個可以蠻證實的採訪。。。

我覺得是這個樣子,真的,我負責寫這個新聞

我過去在這個報紙上面,我過去在聯合報工作

我寫這麼多內幕,從來沒有一個特偵組要求我去作說明

拜託好不好,大家分工一下嘛

這社會不能說我記者又要寫新聞

現在被名嘴點到的通通都要約談耶 (主持人)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我們是新聞記者我們是寫新聞

新聞搞不好是7900萬,那你要我負責嗎?

我不是舉證的人,我真的結果我查了問了這幾個人

大部分都這數字那我就確定了

我說你特偵組本來就是司法的東西你就是要去查!

不必傳我去作證人,之前有一次陳水扁和劉文雄的官司,

也傳我去作證人,我當場念報紙給法官,法官瞪了我一眼,

我說你要我怎麼樣?我知道的都已經寫在報紙上了,

你要我去證明什麼事情?我有能力去作司法或監聽工作去調查這

東西,那我就不必來作新聞記者了。
voyeur wrote:
不管藝人或者政治人物
他們會受到歡迎與支持
除了本身的專長之外
還有個人整體的形象
他們也很樂於利用媒體來包裝正面形象
人們也因為其正面形象而買他的賬
才讓他們荷包滿滿或政壇風光
然而凡事都是雙面刃
有所得必有所失
只能說想利用媒體來抬身價就得經得起媒體的考驗

你提的這個論點,跟新聞自由有什麼關係?


這是藝人與政治人物想藉由媒體來包裝自己。
而「媒體」不一定是「新聞」,中間並沒有等號。

而「形象」本來就很重要。
一個人想成功,本來就要經營自己對外的形象。
小至個人,大至國家,這本來就是很重要的事情。

為什麼有人西裝筆挺?
為什麼有人「看」起來就是精明幹練?
為什麼有人的「肢體語言」給人感覺就是踏實?

無論是否使用媒體,經營正面形象本來就是必然之道。
而使用媒體與否,端看個人能力而已。
一如是否開雙B車,買好房,端看個人收入能力而已。


這與「新聞自由」有什麼關係?


voyeur wrote:
人們也因為其正面形象而買他的賬
才讓他們荷包滿滿或政壇風光

任何人的荷包滿滿,跟你有任何關係嗎?
為什麼藝人的荷包滿滿,就必須接受「荷包沒多滿者」的考驗?
換句話說,他們為什麼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考驗?

之前說過,人民大多是愚蠢的。

而會因為藝人或政治人物的廣告而相信他們的正面形象,甚至去購買他們代言的商品,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多數的人不會花時間去了解一個政治人物的過去與政見,或是代言商品的細節。 大多數人只願意關心一堆雞毛蒜皮的無關事情,所以造成藝人與政治人物很容易用媒體來包裝自己,來顯現一些所謂的「正面形象」。


比方說,
就是會有人購買藝人代言的商品...
無論是藥物,健身器材,甚至3C產品...

請問藝人與商品之間,或商品與你的荷包之間,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就是有人相信這三者之間,會有「正面」的效應?

比方說,
所謂的「言論自由紀念日」,跟「真正的言論自由」,有任何關係嗎?
真的會有人認為設立一個「言論自由紀念日」跟政績有關連嗎?

很不幸的,
就是會有人認為這兩件事是絕對相關,而且是正面的政績...

所以柯P才會說,「老百姓的水準就是這樣」。
他的政見影片,點閱率居然遠遠低於他的老婆與他的躺椅...

這是柯P的錯,還是老百姓的錯?


今天如果老百姓的水準夠高,用媒體來包裝自己的難度自然大增,自然「不容易」使用。
但是今天老百姓的水準太低,可以被煽動,被愚弄,那媒體自然就是最好的煽動管道。

看看台灣今年來最厲害的煽動管道為何?

電視?
名嘴?
FB?
ptt?

那你就知道我們的水準到哪裡了。
























話說,這與「新聞自由」又有什麼關係?
那些東西算是新聞? 還是神話?




voyeur wrote:
只能說想利用媒體來抬身價就得經得起媒體的考驗

你要說「考驗」。

請問,如果使用虛無造假的東西來考驗,這樣合理嗎?



如果官員貪污,然後有實際的證據,那媒體質疑就是合理的考驗。

如果官員「不可確認」有沒有貪污,而且沒有實質證據,媒體仍然可以質疑,但是必須「就事論事」,這是新聞自由。

如果媒體在「不可確認」與「沒有實質證據」的狀態下,邀請所謂的專家名嘴來「誣蔑」,以「假設有罪」的立場來炒作這話題,這算是合理的考驗嗎? 而這才是違反新聞自由的開始。

你認為最常見的台灣新聞,是上述的哪樣?

最近幾次的大新聞,都屬於上述的哪項?



今天媒體故意設計某些藝人,拍攝某些畫面,無論真假與否,這種動作算是「合理的考驗」嗎?

媒體真的是為真相而挖掘? 還是為了沒水準的民眾與讀者,而專程設計的惡毒故事?



以此類推,你還能怪章子怡質疑台灣的新聞是造謠的擋箭牌嗎?
法官與網友,誰對此案比較了解?
網友花了多少時間在此案,
法官花了多少時間在此案?
法官知道的資訊,和網友知道的資訊誰比較多?
憑著章雇用律師的一面之詞,
就大肆批評法官的判決,
這樣可靠嗎?

在我看來,
若最後以章敗訴定讞,
表示壹週刊報導並未侵害章的權益,就無造謠擋箭牌這種說法。
若最後章勝訴,
表示濫用新聞自由是會被制裁的,亦無造謠擋箭牌這種說法。
所以,造謠擋箭牌之說不成立
新聞與時事版 = 謊言、偏見與反指標版

Molonlabe wrote:
任何人的荷包滿滿,跟你有任何關係嗎?
為什麼藝人的荷包滿滿,就必須接受「荷包沒多滿者」的考驗?
換句話說,他們為什麼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考驗?


是他們自己選擇站在鎂光燈前
討海為生的人都知道自己可能被大海吞噬
你可以同情他,你救不了他
這是他們的選擇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