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天下雜誌》 高雄欠最多每人背債8萬元


economic wrote:
可以不賺阿,公共運輸本來就不以獲利為目的,但虧損太大也是市民買單不是嗎?
現在是虧損的數字太大了,一年虧兩億,也沒什麼,但一個月虧兩億,那負擔太沈重了
只有人口密集大都會有所謂早蓋問題,高雄不是太密集的都會,蓋下去營運虧損嚴重不如別蓋,輕量的或公車成本應該可以省不少,一樣是大眾交通工具,現在的狀況是高雄的交通預算一定排擠了,高捷虧這樣,會排擠掉其他大眾交通的預算,對市民福利不一定增加


什麼時候蓋捷運,說真的,很難有一定評值的標準存在,反正,現在蓋都己經蓋好了,

應該要規劃一下,怎麼反虧為盈比較重要.



我是建議,現在就可以採用,分時段收費,最起碼,用低價消費打入運輸市場總是一個開始,

讓一些機車上班族,在計算運輸成本時,可以一下子傾向捷運這邊來,畢竟外來客並不是捷運

反敗為勝的主要因素,讓在地市民有意願付起票價,就必須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來考量

票價定位的問題,這個政策是不會太難,就看菊姐有沒有睡醒,願不願意做罷了,

否則,去租台機車,一天下來,都比搭捷運便宜,為什麼還要搭捷運丫??
要逼大家去搭捷運的最好方法是,
到處畫停車格然後一格收一小時三十到六十的,
其他全劃紅線!

機車停車格也盡量減少,
機車停車格一天收二十就好.

然後一天到晚拖吊拖吊再拖吊....

這樣子,
我相信捷運運量會提高的:)

(只是民怨也會提高....)

TimSmith wrote:
什麼時候蓋捷運,說真..否則,去租台機車,一天下來,都比搭捷運便宜,為什麼還要搭捷運丫??.(恕刪)


因為,騎機車很累
短程還可以,高雄楠梓我會選擇捷運

TimSmith wrote:
什麼時候蓋捷運,說真...(恕刪)


方便性才是交通的第一考量吧,要去的地方離捷運站遠,沒有搭配的交通工具,捷運免費都沒意義,搭兩趟計程車然後捷運免費,恐怕還不如搭一趟計程車省錢
離峰價格我個人完全不看好,區域的交通流量大致上是固定的,會搭的都是評估過划算的人,不如有沒有離峰特價,這群人都會搭,不划算的就例如我上面提的要搭兩趟計程車的,那還是不會搭
虧損沒有很好解決,我個人是認為嘗試幾個方案如果都失敗,那控制損失得要趕快做,少虧甚至封存暫時不用都應該是選項,不然那不算小負擔,對整體市民福利不利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Senna1001 wrote:
要逼大家去搭捷運的最好方法是,
到處畫停車格然後一格收一小時三十到六十的,
其他全劃紅線!

機車停車格也盡量減少,
機車停車格一天收二十就好.

然後一天到晚拖吊拖吊再拖吊....

這樣子,
我相信捷運運量會提高的:)

停車成本增加
要減少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先把最後一里路的問題解決吧
不然如何去捷運站,出捷運站如何到目的地,用跑的嗎?

yukiko wrote:
高雄的悲劇確實是大家太喜歡騎機車了 ..(恕刪)


高雄是機車的幸福城市啊
警察看到飆車族都會自動熄燈避戰
飆車族最喜歡高雄了
國民黨的惡,都是從民進黨嘴中聽到;  民進黨的惡,卻是親身經歷體會到的。

economic wrote:
方便性才是交通的第一考量吧,要去的地方離捷運站遠,沒有搭配的交通工具,捷運免費都沒意義,搭兩趟計程車然後捷運免費,恐怕還不如搭一趟計程車省錢
離峰價格我個人完全不看好,區域的交通流量大致上是固定的,會搭的都是評估過划算的人,不如有沒有離峰特價,這群人都會搭,不划算的就例如我上面提的要搭兩趟計程車的,那還是不會搭
虧損沒有很好解決,我個人是認為嘗試幾個方案如果都失敗,那控制損失得要趕快做,少虧甚至封存暫時不用都應該是選項,不然那不算小負擔,對整體市民福利不利



外來客來會考量方便性,本地市區居民,還是以經濟考量,畢竟每日通勤,

這是他們天天都要面對的,假如,高捷能幫每一個通勤族省下5元一天的話,

一個月30天下來,就有150元,省下來的錢,都可以去吃一頓小火鍋了...


你都取名叫 "economic".,怎麼想法這麼不經濟??
高雄最迫切的還非在捷運交通問題
在自來水問題
這樣大的 這樣早的 一個直轄市
竟然連個夠乾淨具規模的水庫還要找
一堆買水喝

TimSmith wrote:
外來客來會考量方便性...(恕刪)


經濟性高捷根本不具備好嗎?密集度才有方便性帶動經濟效益,旅客要去的地點要在捷運站5~10分鐘路程內,這樣的運量人數在高捷到底有多少?不夠經濟效益當然也反而影響運量

一趟少五元甚至免費根本沒用,旅客要到達的地點超過捷運站15分鐘就不會想去搭乘了,在台北也一樣,那是先天的限制,但想要夠好的大眾交通網路,光高捷就吃掉太多的資源,其他的根本長不大

如果一個估算的條件是高捷關掉,拿來補助公車達到每小時10班車,一年花費8~10億,由於公車的行駛路線覆蓋的面積肯定比高捷好,每一站離旅客想到的地點更近,那對市民的福利反而是上升的

現在就是高捷蓋好了,一定要營運不然光面子都掛不住,虧損相當大但市民還沒遇到要馬上承擔,如果遇到底特律的狀態需要市民多付出的時候,那選擇就會浮上台面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高捷本質上也非單營運的問題
高雄公車一年多少損益?
就高雄以前用汙染拼經濟
那些財團官商撈了一筆走了
怎麼搞才好呢?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