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wrote:
可以不賺阿,公共運輸本來就不以獲利為目的,但虧損太大也是市民買單不是嗎?
現在是虧損的數字太大了,一年虧兩億,也沒什麼,但一個月虧兩億,那負擔太沈重了
只有人口密集大都會有所謂早蓋問題,高雄不是太密集的都會,蓋下去營運虧損嚴重不如別蓋,輕量的或公車成本應該可以省不少,一樣是大眾交通工具,現在的狀況是高雄的交通預算一定排擠了,高捷虧這樣,會排擠掉其他大眾交通的預算,對市民福利不一定增加
什麼時候蓋捷運,說真的,很難有一定評值的標準存在,反正,現在蓋都己經蓋好了,
應該要規劃一下,怎麼反虧為盈比較重要.
我是建議,現在就可以採用,分時段收費,最起碼,用低價消費打入運輸市場總是一個開始,
讓一些機車上班族,在計算運輸成本時,可以一下子傾向捷運這邊來,畢竟外來客並不是捷運
反敗為勝的主要因素,讓在地市民有意願付起票價,就必須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來考量
票價定位的問題,這個政策是不會太難,就看菊姐有沒有睡醒,願不願意做罷了,
否則,
去租台機車,一天下來,都比搭捷運便宜,為什麼還要搭捷運丫??
都可以去吃一頓小火鍋了...
怎麼想法這麼不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