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

英專責機關回論文門:揭露口委名單會造成蔡英文「傷害與痛苦」

Enter Passcode wrote:
就是呼嚨先,沒人反駁就變成事實!

有人反駁先把它抹黑!讓別人認為他講話沒有信用!

這是普遍所看到的套路


你完全說對了,

這就是彭主播一貫的套路,

可惜每次都會被人拆穿。
turtlins wrote:
你完全說對了,這就是(恕刪)


呵呵,你不用理我
感受到t大越來越無助…

而且好像越來越沒有人要跟他對話…

因為他的對話總是老調…自以為…朝諷…迴避…

一再重覆…總以為謊話講100遍就會變成真的…進度好像也沒在更新…

當大家一再提出合理的質疑時…t大就是針對局部點想要突破曲解…

但被打臉了…就再來一次、先抹黑,再貼文,最後那些臺詞都會背了…

什麼邏輯線不通啦,什麼你自己不會去寫mail給LSE啦,反正只要LSE說有就有啦、

1.5個博士只是玩笑啦,論文就丟了咩,論文題目不一致,阿就忘記了呀。

說來說去…還是那一套,先打彭P、童文薰、歐崇敬、賀德芬、林環牆、徐永泰…這些人

實事求是,有多少東西講多少話…結果呢???全被T大打成邏輯線不通之人,或者是疑英派

這些人都是吃飽了閒著沒事,故意打壓蔡英文,請問除了彭P節目被小英卡了,有報復心態外

其餘的人…那些教授學者,都是要選舉的,都是跟蔡英文有仇的,他們所言都是沒有公信的??

既是如此,為何蔡同學從不正面反擊,予以訴諸司法…以求自身清白呢??任人唾棄質疑…

種種跡象…合理的推論與相信,就是蔡同學沒有論文,沒有學位,藉由國家機器在粉飾掩蓋其

犯罪行為,但苦無直接證據可以證明…而這版才只好任由T大…張狂,即使他被拆穿多次仍然

厚臉無恥的,說著你們就是沒有辦法,即使再多合理的推論,也是枉然…

因此只好選擇,不用跟他對話囉。跟他對話,通常只是會落入他再酸你狂辯的SOP中而已…

就不用浪費時間與T大對話,如果大家有空再打打他臉就行了…不過千萬留點力,別打到後面

他消失了…那就不好玩了。
livebookart wrote:
而高階學位辦公室的檔案可能再怎麼找, 也只能找到論文題目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 的檔案 (所以最前面所提及1985年刊出的IALS索引文件「英國法律研究」裡所登載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這個論文題目, 可由高階學位辦公室提供, 但只證明有人研究過這個題目 而已)


你推論得不錯啊,

只是裡面大部份的推論是建立在你對蔡英文內心盤算的揣測上。

但你怎麼證實蔡英文的內心有何盤算呢?

她有告訴你嗎?

她有把內心的盤算寫成書面被外流嗎?

如果這種對他人內心盤算的揣測也可以當成推論的依據,

那我也可以輕易寫出另外一套喔,但結論會和你截然相反喔。

除了2011年的那件事之外,

你這大段只有上面引的那一段值得一駁。

第一,

高階學位辦公室檔案可不只有論文題目喔,

有學生記錄卡上明載1983年6月呈交論文、1984年頒發學位,

有論文口試通過的通知函兩封,

有院長道賀函,

有1984年畢業證書。

第二,

IALS的1985年論文索引特刊可不只是證明「有人研究過這個題目」而已,

特刊副標清楚寫著: legal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for postgraduate degrees awarded by universities and polytechnics in the United Kingdom from 1905-1984

這份特刊證明蔡英文的論文是在1984年獲頒博士學位的論文。

第三,

不只1985年特刊,

IALS每年都有期刊登載相關學位論文題目,清楚看到蔡英文的論文題目每年都在上面,還包括當時的學位進程:

1981年2月號:





此時的學程為M.Phil,論文題目為 Law and non-tariff trade barrier,和學生記錄卡上的記載完全一致。

1982年2月號:



此時的學程仍記載為M.Phil,題目更動為 Legal control 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a transitional world。

LSE通知晉升為博士學程的信件是在2月11日發出,2月號期刊完成編輯應在1月下旬,所以學程尚未更新為PhD。

1983年2月號:



此時的學程已更新為PhD,題目仍為 Legal control 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a transitional world。

1984年2月號:



此時已完成論文口試,學程當然是PhD,題目也是通過口試的定案題目 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和學生記錄卡、1984年2月8日口試通過通知函、1985年的IALS特刊,四個地方的記載完全一致。

這些資料不是我在網路上找出來的,也不是LSE回覆電郵附給我的,而是一名中國留美博士生李海默在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法學院圖書館裡挖出來的陳年紙本實體期刊,館藏編號為Law Library (Crown) - KD51 .L57。

所以,如果蔡英文的學程、學位、論文題目是偽造的,

那她必須從1981年到1985年連續買通倫敦大學、LSE、IALS,連年製作出這種種實體紙本文件,

而且還得當時就記得年年寄一本給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法學院圖書館收藏,

1985年那本還得寄到愛丁堡大學圖書館、東京大學圖書館,

然後靜靜等待35年後,

一位留英台灣學生跑去愛丁堡大學圖書館、一位留日台灣學生跑去東京大學圖書館、一位中國留美博士生跑去史丹佛大學圖書館裡,

把這些陳年期刊挖出來。

這些都是實體事證,

不是像你那種自己憑空揣測蔡英文的內心盤算。

順便回答一下:

三年半之間,論文題目被更改兩次,說不定在期刊登載的三個不同題目之間還有其他更動,

過了30幾年後,一個年近60的歐巴桑會搞混自己三十年前的論文題目,

我想不必太苛責了,

當然更不能當作什麼決定性推論的依據。
原來蔡同學在你眼裡是不同於一般正常標準!

你拉低了這麼多的標準

就為了合理化
這十幾項的不合理



turtlins wrote:
你推論得不錯啊,只是...(恕刪)
turtlins wrote:
你推論得不錯啊,只是......
..........................................
所以,如果蔡英文的學程、學位、論文題目是偽造的
那她必須從1981年到1985年連續買通倫敦大學、LSE、IALS,連年製作出這種種實體紙本文件,(恕刪)


你的閱讀能力是有問題嗎? 還是又在文字遊戲

我並沒說1984年論文題目是偽造的(我也沒提到學程, 學位)
我只是假設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論文當年沒通過
才能解釋為何2011年蔡英文會說出另一個論文題目 Safeguarding domestic market

至於IALS的1985年論文索引
其目的在於前言所述 "to find out whether previous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same subject"「去找出同樣的主題
在之前的研究有沒有已經做過」,是一本為研究而誕生的索引書,而不
是作為學位證明的書籍

至於你說
"那我也可以輕易寫出另外一套喔,但結論會和你截然相反喔。"
那大家就等著看吧
turtlins wrote:
你推論得不錯啊,只是(恕刪)


哇…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論本…
hotonpone wrote:
哇…什麼都有了…就是(恕刪)


也沒有 1.5
turtlins wrote:
看完你這堆之後,只有(恕刪)


依學界慣例...
"博論和期刊論文的題目相同"的確沒有抄襲問題,
許多博士生在畢業之前會將博論發表在期刊上,這是通則

但問題出在,假設蔡總統有博士論文,
又以繳交的博士論文送審,也就是用博士資格進到政大教書,
爾後升等所需的資料,理當就不能再與當初入校時送審的研究資料重複,
這是一魚多吃,嚴重違反學術倫理,
表示蔡總統在當教授期間並沒有新的研究著作,
以三級三審,加上外送,試問該如何升等?
這是我所好奇的地方!
turtlins wrote:
是喔,如果LSE根本(恕刪)

喔,現在變成補發證書不用證明文件囉

對了,你主張菜同學有論文,你是不是承認菜同學自我抄襲,怎不回答了?
綠蟾蜍,綠蟾蜍,塔綠般最愛綠蟾蜍
  • 4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