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以前人多主要還是因為工業都在那邊需要很多的人相對的這些工業也製造了污染,但也帶動高雄的經濟,現在工業很多都自動化了,有些產業業外移到工資更低的國家了,自然現在高雄會比較沒落,不過我覺得這還是產業轉型的陣痛期啦,沒有產業轉型是能夠一步登天的,今天改明天就要看到效果是很難的,就像台北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繁榮,而是經過好幾代才從什麼都沒有發展到現在的繁榮
事實高雄改變了,沒長期住高雄的,只能嘴砲,小時候我的印象,高雄只有一個地方能辦活動,就是中正紀念堂,全市民都沒有地方去愛河(地下街商場)--->殘破不勘,地下街火災後變廢虛,當時政府不處理閒置好多年駁二,真愛碼頭,光榮碼頭,香蕉碼頭,棧二庫---->全都是封起來看不到海夢時代,大魯閣,百貨公司...等等而這些建設,很多外地人說華而不實,現在我看到這些改變,至少假日能有地方可帶小孩假日散步,這些改變對高雄的一分子,我覺得很珍貴,也不覺得高雄又老又窮.
高雄城市景觀,硬體,是漂亮了(外行人的膚淺看法)但是真的被某人說出關鍵: 又老又窮又老人口老化, 低薪, 工作北漂, 商圈蕭條, 租售一大堆, 城市失去活力又窮高雄市府負債接迎3000億, 全國負債第一,非常恐怖.高雄真的不需要搞政治了, 不需要一大堆(華而不實,亂花錢)的建設全力拼經濟,賺錢, 賺錢, 再賺錢, 才是高雄人民需要的.
賺不賺得到錢自己最清楚也很多保險業務說自己年收少說100~150萬穿的漂漂亮亮、西裝筆挺,開的車也是進口結果每次都約很low的地方、還開口借錢醉...北歐精靈1547 wrote:https://ww...(恕刪)
emeryville wrote:西門町可熱鬧得很哪裡沒落了?人進得來才是王道 如果用泛城內的西門町來看,先看看如今的博愛路、衡陽路、開封街,以為諸葛亮搬到那住,每天都唱"空城計"。就更甭提在中國戲院看"梅花"的年代,西門町還有新世界、大世界、國賓、豪華、萬國、日新、樂聲、獅子林...,每間戲院周末假日往往都是大排長龍,百貨公司更是多多益善,如遠東、力霸、來來、獅子林、今日、巴爾可、萬年...,萬年冰宮裡面的學生更是萬頭鑽動,就連平價小吃"謝謝魷魚羹"也常常人滿為患。在老台北人的眼裡,現在西門町的繁華只是過去的淡季。
20年來中央政府重北輕南??可是有8年是陳水扁2年是蔡英文當總統高雄市負債搞到台中市的3倍人口還被台中市超越高雄建設很多改變很多是事實(感謝民進黨)但我覺得那真的是人民要的嗎?還是執政當局搞錯方向了?做建設都沒成本效益評估?還是想說負債6000億人民才有感?從民進黨支持高鐵花600億延伸到屏東就知道這個黨完全沒成本效益概念!!!我記得2年前民進黨不是才告訴人民台灣要希臘化了??台灣負債比過高??隱藏債務有xx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