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會認知到
“在中國,先註冊的,就算是山寨也能贏,管你是不是正版”
就這一個結果而已,
對我們來說這是種本末倒置的結果,
因為世界上的資訊和貨物已經互相流通了這麼久
但是卻因為註冊與否的問題讓正版失去他的正當性
這意味著你的智慧被剽竊後,別人先註冊先贏,你的構想才是偷來的
也許法律上就是這樣,不過這種結果我個人是不太能接受的。
當然如果有更加詳細的智慧財產訴訟內容的話,我們也許會有其他的看法,
甚至我們也有可能改變我們的看法轉而支持告訴者(如果他有其正當性
,但目前為止以字面上來看,我看不到太多的正當性(畢竟外觀這種東西...
我第一個想法也是“這是則真的新聞嗎?”所以稍微四處查詢了一下
但是目前為止沒有證據顯示這是則捏造的新聞(充其量是標題浮誇 這還是有差異的)
所以上面的認知還沒有被改變
halachung wrote:
這個背後就隱含了已...(恕刪)
台灣幾十年以前也是商標蟑螂橫行,法界認為"先註冊先嬴"的法條會讓道德沉淪,火速修法之後蟑螂們就消失了.
大陸也在走台灣走過的路,這幾年大陸商標蟑螂真是橫行無阻啊.
------------------------------------------------------------------------------------------------------------------------
中國商標蟑螂橫行,國際知名品牌從iPhone製造商蘋果、精品業者愛馬仕、BURBERRY到美國女歌手布蘭妮都吃過虧;台灣農產品如「阿里山茶」、「新竹米粉」、「台南擔仔麵」、「萬巒豬腳」被搶先註冊的案例也層出不窮,連代表優良農業的「吉園圃」商標都已在中國被註冊多年而無法撤銷。
全球知名電動車廠特斯拉在中國遭控商標侵權案,發生於擴張中國市場之際,但特斯拉並非特例,蘋果於二○一二年六月支付六千萬美元,才和深圳唯冠科技和解纏訟兩年之久的「iPad」商標侵權糾紛。
進入中國三十幾年的法國精品業者愛馬仕,當初因僅註冊英文商標「HERMES」,一九九五年遭廣東佛山的達豐製衣搶註「愛馬仕」中文商標,在發現後雖提告要求撤銷,卻屢告屢敗,迄今仍在纏訟。
英國精品業者BURBERRY也反映,由於中國監管單位撤銷其品牌標誌「蘇格蘭格子」皮件商標,二○一三年十一月決定提起上訴。
法國馬賽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班主任Michel Gutsatz表示,業者通常只在產品種類內註冊中文商標,例如手錶、珠寶等,在旅館、餐廳等沒有註冊,這就給了有心的中國業者操作空間和可能性,往往必須走上法庭解決。
https://tw.news.yahoo.com/%E5%95%86%E6%A8%99%E8%9F%91%E8%9E%82%E6%A9%AB%E8%A1%8C-%E5%8F%B0%E7%81%A3%E4%B9%9F%E6%98%AF%E8%8B%A6%E4%B8%BB-221058114.html
中國知名企業商標被國外搶注,損失慘重
當北京集佳商標專利事務所受廣東志高空調的委託,赴印尼進行商標檢索並欲申請商標註冊時,卻驚訝地發現與其本公司一模一樣的一個商標已經在該國註冊。經過調查為志高空調在印尼的一個經銷商以自己的名義對志高空調的商標進行了註冊。如果通過正常程式註冊,沒有在先的申請,志高空調可以僅花費1000美金左右,完成在印尼的商標註冊,但現在志高空調如果想奪回自己的商標,其費用至少高達3萬美金;
無獨有偶,上海“英雄牌”金筆深受日本消費者的歡迎,但其商標卻被日本商人搶先在日本註冊,從而要求中方按“英雄牌”金筆在日本的銷售量向他支付5%的傭金,致使中方在日本的代銷商因無利可圖而停止代銷,中方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早在十幾年前,中國知名商標在國外遇搶注已經開始,如“同仁堂”商標,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先後被日本、美國、韓國、荷蘭、挪威、瑞典等多個國家的企業搶注;而天津著名飲食品牌“狗不理”包子,也早在12年前就被日本搶注。不過,近年來這種現象日益增多,這些年來一件件國內企業的知名商標被搶注的例子觸目驚心:
“大寶”在美國、英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被一名荷蘭人註冊;
“紅星”二鍋頭酒在歐盟、瑞典、愛爾蘭、紐西蘭、英國等國家被一家英國公司搶注;
“杜康”酒、“GONGHUA”鏈條、“龍井”茶在日本被搶注;
“標準”牌洗衣機、“長虹”電視在泰國被搶注;
“天壇”牌蚊香在馬來西亞被搶注;
上海冠生園食品總廠的“大白兔”商標在日本、菲律賓、印尼、美國和英國都曾被搶注;
“QIDI”電器“DETON”音響在印尼被一代理商搶注;
“牡丹”、“PEONY”商標被荷蘭銷售代理商在荷蘭、瑞典、挪威、比利時、盧森堡等五國搶注;
“龍井茶”、“碧螺春”、“大紅袍”、“信陽毛尖”等多個茶葉的名稱在韓國被一茶商註冊為商標;
“紅塔山”、“阿詩瑪”、“雲煙”、“紅梅”等香煙商標被菲律賓商人搶注;
“豐收”桂花陳酒在法國搶注;
“三角牌”、“金雞牌”商標在智利搶注;
“長虹”在南非被一家中國的企業搶注;
“老龍口”酒在韓國有7家企業進行了相關類別的註冊;
……
澳大利亞的一個商人竟在一年內搶注了我國180件著名商標!
cloverholic wrote:
其實台灣人看這則新...(恕刪)
这种商标、专利蟑螂行为全世界都有
甚至于比中国大陆要严重的多
可在这条耸人听闻的标题下大部分人的认知真像你写的那样?
或者你随意打开台湾绝大部分网站下的这条新闻评论看一看?都是在理性的维护知识产权而已?
无非就是黑暗中国暗箱操作鸭霸正义的美帝企业了,山寨大国做什么东西肯定都是剽窃别人、中国人这样做不奇怪等相关相似评论吧?
也别装什么理性客观,所有东西不就意识形态一下吗?除了标题有几个人又去关心实际内容是什么?不信你去问问评论者有几人又了解实际内容的?
其实如果说这是你自己的看法无可厚非,毕竟台湾快爬出来了,往回踩一脚也伤不到自己。
但如你原文所讲说代表大部分台湾人的看法,我还是觉得不以为然。
再者你说的标题没问题,我更觉得扯淡,标题本身就是一条新闻最主要的导向,起个耸人听闻的标题本身就带有了严重倾向性,哪种倾向性不用我说了吧?这条新闻标题起码就有严重夸大事实,并指向了并不存在的“在华禁售”这个事实。
再来就是新闻内容也不详尽,只摘取了自己“需要”的内容。这样的新闻存在的倾向性也不用我说吧?
我从头到尾也就是新闻本身进行讨论
至于你说的专利权,山寨等问题,20年后也许我会和你讨论,也不介意大声声讨一下。哈哈
jinlin wrote:
如果這些例表是真的...(恕刪)
这种事情在发展中国家避免不了的,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这种阶段
如果只是在本国内有对本国企业的抄袭一般会查的很严,牵涉到别的国家大部分睁只眼闭只眼。
举个小例子
印度的抗癌药物非常便宜
这些药物基本都是对全世界知名抗癌药物的逆研发
印度政府还非常鼓励这种行为
但其实我觉得他们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不然呢?让这些癌症患者等死吗?他们一年的积蓄甚至都买不起半个月的正品药的用量。
在自己国家没有这种研发能力的时候,权宜之计而已。
如果抗癌药物的研发企业去印度起诉,即使能赢的了官司,也是不了了之
说到底就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哪儿有这么多规矩讲,美国死挡华为不让进入,说华为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究竟是什么不安全,他却不告诉你,紫光收购镁光也是各种阻拦,美国不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吗?
一旦牵扯到国家利益,哪儿有那么多公平可讲。
本国内我可以讲规矩来鼓励本国企业的发展
对国外的企业都是要严苛不少的,不行你可以来本国起诉嘛,至于赢不赢,或者花钱买安心只有自己知道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