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中韓FTA正式簽署9成產品將進入零關稅

cckm wrote:
都直接下這種結論了...(恕刪)


你沒有被騙過嗎 事情當然不是XX想的那麼簡單
政府每天說要打房 還一邊把青年貸款放寬到80歲都能貸 那政府是不是要打房
六大新興產業炒得震天響 但是沒有半點成果 那到底有沒有要拼經濟
說要兩岸合作 結果就是技術跟人才都送去對面拼經濟 我都不知道台灣的電影電視還能幹嘛 真是好合作
政府不是都不行喔 小吃業 阿里山日月潭都經營的還行阿 那你看這是什麼經濟藍圖
不然你解釋給我看好了
台日韓都非美國

美國升值能多換到海外原物料

台日韓升值要先換自己的外匯存底才能再換海外原物料對嗎?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你沒有被騙過嗎 事...(恕刪)


打房不就是為了讓青年也能有房?
不讓青年貸款怎麼買?
還有內政部貸款方案是20到40歲
財政部貸款方案是20到45歲
請問你說的80歲是從哪來的
可否說明一下

沒半點成果嘛
我想想
核四是沒成果
國光石化是沒成果
ECFA是沒有成果
果然是有計畫在毀滅台灣經濟啊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我都不知道台灣的電影電視還能幹嘛

拍電影沒人看,怪政策???
拍電視劇沒人看,也怪政策?
那台灣的影視界也不用太期望了..

結果就是技術跟人才都送去對面拼經濟

台灣的經濟奇績不就是接手日本美國不要的產業,
這幾年只是再轉去大陸而已,
台商不去,就是什麼都沒有,
國際大廠一樣去投資蓋一堆,
然後,華碩/鴻海..早就全部消失無蹤..

不然,你還真以為國內有啥不得了的技術?
對岸都準備在美國蓋高鐵了,國內廠商又能做出什麼東西?
不要再幻想什麼科技王國的夢,從來就只是代工王國,
對岸的工業技術向來就不和這邊比爛..

是有誰逼著國內觀眾看五六次甄嬛傳?
有人拼命宣傳說看韓劇很不得了嗎?
當一個產業在優勢主場都被輕輕鬆鬆打得到處跑,誰的問題?
禁止韓劇大陸劇?便宜了對岸網站而已..

cckm wrote:
拍電影沒人看,怪政...(恕刪)


我知道!

難道馬英九不用負責嗎?

選我正解
economic wrote:
日本的外銷企業還留在日本的其實已經不高了,能國際化又以外銷為主的日本企業有些主力的生產基地不在日本國內

economic wrote:
關於貿易造成的勞動力下降我覺得這不確定性很大,但是台灣外銷為主的企業大多也國際化了,在台灣的聘僱人數其實並不算多,衝擊一定有,但總人數可能沒很大

與您回覆在下所提到的部分相同,事實上,在下也同意應該提前先劃定把這部分擱置,
畢竟目前討論的是以對國內生活水平的影響為主。

economic wrote:
日本也是以服務業提供最多的就業人口的,比例其實和台灣類似,服務業的就業比例超過60%,日幣貶值除了旅遊業之外,大多是衝擊的,整個貶值並沒有明顯的帶來就業機會的增加,那薪資水準自然不會有明顯上升,那消費當然就不會有明顯增長

這裡顯示出一個問題則是,日幣貶值至少對於旅遊業還有加分的效果,
但台幣不管貶不貶值,目前國內的規畫在下其實一直不覺得有很強的實力競爭國外遊客 /.\
可參考之前另一棟【香港遊客認為只有夜市可以玩】的爭議討論。
好吧,也許確實政府公布數據似乎國外旅遊人數有逐年增加沒錯,
但另一個報導顯示,由於吸引的遊客大多是對岸的,排擠掉其他歐美日等國家遊客數量,
所以遊客人平均消費額反而是降低的。
目前認為凸顯個問題,無論貶不貶,台灣都得要提升競爭力吸引力,否則真的很難拉抬各種產業。
註:排擠掉日本遊客數量這點資訊經piwu0531兄指正是錯誤的,感謝提醒。

說到競爭力,在此插個嘴,台灣與日本走高價格高品質的路線不同,跟韓國才有高重疊率,
韓國一直企圖心很強地不斷布局搶占先機,同樣打價格戰的我們,丟單的損失比較無可避免。

economic wrote:
日本自己內部由於企業經營的成本相對較高(如果拿跟台灣比,台灣的經營成本比日本當地低很多的),跟台灣類似的是吸引外資的狀況很差(雖然和台灣原因不一樣),沒有就業機會的增加,那薪資、消費、……等都不會太理想的

在下是有點好奇,您提到些日本與台灣情況相似之困境,
但為何對台灣的看法卻反而偏向樂觀呢?

economic wrote:
其實日本幾乎大多用日本製產品的,不會比韓國差太遠,除了奢侈品這些國際大品牌外,日本對自己產品算相當愛用的

承上,其實這一塊在下倒是覺得還有不小空間改善,
台灣民眾對於自家產品似乎未必有如日本韓國這麼"愛國",
這一點在下是也稍微有觀察到的,日本人確實很喜歡購買自己的產品,並不一定特別追求舶來品。
當然日本自身製品在國際上本來就水準很高,所以這種狀況倒無可厚非,不完全只能說是愛國所致。
韓國的產品...嗯嗯...那就比較是愛國了 XD

另外的感想則是,討論中比較著重各國經濟策略或企業現狀的分析,但缺乏了對國內消費的關注。
正如您所說的,若薪資水準沒有明顯上升,那消費當然不會有明顯增長,
這裡在下有點疑惑究竟是雞生蛋抑或蛋生雞,我想更可能的是同步進行地。
無論先後因果,若沒有增加薪資沒有強勁消費,原地迴圈的可能性很高,
光是計算物價的通膨就是緩跌了。
少子化與老化同時進行的狀況,
對勞工人口的影響除了單純人力減低、市場縮小外,更重要包括負擔力增強。
扶養比例參考統計民國100年剛好是扶養比最低時刻,在前在後都是離這段越遠就數值越高。
日本QE始終無法刺激消費力促進通膨的原因之一(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正是進入高扶養比社會後,
對於消費會越來越消極謹慎,寧可保持有現金在手,不願過多消費。
然而廠商要多賺錢則是建立在超過需求以外的過多消費,例如不斷換新、一個人擁有兩三台/部...等。
這些反而是離我們生活面最近的,也許可以納入視野來。
您提到可以調整照護產業確實是可行的,但目前照護人力的收入還是過於偏低,
結果就成為了低價(值)的產業鏈,無法有效帶動消費。希望未來能夠改善。
但照護人力收入提升,代表民眾的負擔又更重了....笑。

當然我相信一定是起起伏伏的,一定有好的時機,也有壞的時候,
在下覺得樂觀的點在於我們始終有很多改進的空間,
然而最怕的就是,明明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最後都沒有改進,流於XX操作,
反而還在互相捉子叫殺,癱瘓各種經濟發展的計畫,那就悔之已晚。

peng321 wrote:
打房不就是為了讓青...(恕刪)



請查找現在的"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還有沒有年齡上限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請查找現在的"青年安...(恕刪)


也是
但如果來個40歲的去貸款30年
你還要看銀行要不要貸給你

貸款也是要審核的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請查找現在的'青年...(恕刪)

為什麼八十歲無房就不用買房???
八十歲買房和打不打房又有什麼關係?

銀行的帳,讓銀行去擔心就好,旁人操什麼心?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請查找現在的'青年...(恕刪)


恩恩
感謝指教
確實已無年齡上限

立委薛凌、許添財及高志鵬等提案指出,針對行政院為實現居住正義,所提「青年安心成家與整合住宅補貼方案」,雖放寬款年限為30年,但申辦對象分別限制須為20歲至40歲新婚或育有未成年子女,或20歲至45歲名下無自用住宅等條件,已造成民眾困擾,主管機關應取消不當限制。【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即時報導】2011.05.16

別客氣 用力罵吧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