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m wrote:
都直接下這種結論了...(恕刪)
你沒有被騙過嗎 事情當然不是XX想的那麼簡單
政府每天說要打房 還一邊把青年貸款放寬到80歲都能貸 那政府是不是要打房
六大新興產業炒得震天響 但是沒有半點成果 那到底有沒有要拼經濟
說要兩岸合作 結果就是技術跟人才都送去對面拼經濟 我都不知道台灣的電影電視還能幹嘛 真是好合作
政府不是都不行喔 小吃業 阿里山日月潭都經營的還行阿 那你看這是什麼經濟藍圖
不然你解釋給我看好了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我都不知道台灣的電影電視還能幹嘛
結果就是技術跟人才都送去對面拼經濟
economic wrote:
日本的外銷企業還留在日本的其實已經不高了,能國際化又以外銷為主的日本企業有些主力的生產基地不在日本國內
economic wrote:
關於貿易造成的勞動力下降我覺得這不確定性很大,但是台灣外銷為主的企業大多也國際化了,在台灣的聘僱人數其實並不算多,衝擊一定有,但總人數可能沒很大
economic wrote:
日本也是以服務業提供最多的就業人口的,比例其實和台灣類似,服務業的就業比例超過60%,日幣貶值除了旅遊業之外,大多是衝擊的,整個貶值並沒有明顯的帶來就業機會的增加,那薪資水準自然不會有明顯上升,那消費當然就不會有明顯增長
economic wrote:
日本自己內部由於企業經營的成本相對較高(如果拿跟台灣比,台灣的經營成本比日本當地低很多的),跟台灣類似的是吸引外資的狀況很差(雖然和台灣原因不一樣),沒有就業機會的增加,那薪資、消費、……等都不會太理想的
economic wrote:
其實日本幾乎大多用日本製產品的,不會比韓國差太遠,除了奢侈品這些國際大品牌外,日本對自己產品算相當愛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