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連google都注意到了~
他的手機全部給LG代工~
完全不給三星機會~
只給他平板(大尺寸)
和台廠都有的CHROMEBOOK(這是不是能威脅微軟和蘋果桌機目前看起來價格無競爭力!軟體支援沒有)
而中尺寸的平板由華碩代工~
目的很明確~忌諱三星獨大!
老實講韓國因為有三星
LG有好幾次跟三星合作都是失敗收場~
你認為LG對三星的看法是如何!不是跟台廠一樣幹死了!!!
他之前幾代的NEXUS手機因為給三星代工!
而原生介面三星是第一個拿到
外加蘋果關鍵技術給三星代工!三星也是獨家!
合併美國最強兩大電子龍頭!三星手機要賣的爛!基本上完全不可能!
現在是蘋果去三星化!GOOGLE也把利基商品給LG和華碩!
你認為得罪了所有廠商的三星下場是如何?
看看S4你就知道為何沒亮點了!
而且LG還要告他!
三星的手機在未來很難站得市佔第一!
原因是兩大關鍵和各大廠商聯手要對付這家公司了!
而蘋果也真的很殘忍!故意推無亮點手機!
為的是一起拖三星下水!
之後在下一代推新機!
而GOOGLE也忌諱他獨大!威脅GOOGLE的各方利益!
GOOGLE的系統是要讓做小綠人的手機有飯吃!
但三星的做法是讓GOOGLE的飯只給三星吃!
對於這偷東偷西外加收買通路商人員(因為賣一隻三星手機賺的傭金太高了!要不要去問看看)
他的固態碟和記憶卡大概是他下一步進軍台灣的利器!
而且沒發現她幾乎不做自己品牌的記憶體做販售!
原因是他是第一大記憶體廠!外加又有產品可以消化本身庫存!(也就是說他的產能視幾乎滿載!
庫存等於零!價格他自己訂!在如此完美的情形下!這家公司幾乎不用清庫存!
不過他會算!各家品牌廠也會算!他的完美策略可能在s4開始就要面臨挑戰!
都要大難臨頭
不少人還在唱反調拆牆角 (工讀生 愛用者 網站...)
甚至幫對手數鈔票

再強的藍波(台積電 鴻海 HTC)
也敵不過一個充滿敵意有組織計畫的暗黑軍團 甚至帝國 各個擊破

donny419 wrote:
好奇請教哪邊可找到這...(恕刪)
三星獲利創新高 Galaxy手機立大功
http://www.epochtimes.com/b5/12/10/29/n3716819.htm
去年第4季 三星獲利飆漲76%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660944.shtml
在蘋果不可一世的時候, Google聯合其他的陣營團結抗衡, 結果蘋果市站確實是下降了
想當然爾, 如果三星的強勢也會引起反彈的勢力,
如HTC和蘋果間的專利共享等類似抗韓事件會持續發生
三星確實重創了台灣的DRAM產業和面板,
但它也因此而重傷, 最有名的例子是在Sony賣掉三星Display的持股後(太賠錢了)
三星也將三星Display獨立出去, 即使大如三星也無法承接這樣的虧損
目前三星的股價市值也不比往年.
鴻海只要蘋果在, 鴻海就有利基點, 雖然iphone市占下降, 但憑數量仍是單一系列最賣錢的產品,
再加上目前的 Apple TV 和 iPad等相關產品, 加上目前蘋果的去三星化,
三星要打垮鴻海, 除非先打垮蘋果, 但這幾乎是不可能之事
台積電被幹掉的機率應該是很小, 這家怪物公司已經承接幾乎所有大廠的代工,
除了Apple尚未正式代工, 還有最近高通轉單至世界先進外, 像Intel, AMD, Nvidia
幾乎是是給台積電代工, 台積電有兩個很大的優勢
a. 只鑽營代工, 所以不會跟客戶搶市場, 最有名的就是蘋果與三星之間的關係,
台積電完全不會給客戶有這樣的疑慮
b. 也因為專業集中, 在32nm以下的技術仍比世界先進, 三星, 聯電的距離拉得很遠
營業額也領先許多
HTC應該是三星最大的受害者, 但也還存活著
說實在, 如果幹的掉, 應該老早就被幹掉了, 現在要幹掉這些公司也不會比以前簡單
就像台積電張董說的, 只要拉掉三星的心和肺, 它就垮了, 這是過大企業最大的致命傷
chenjai23 wrote:
最新一期《今周刊》以搶眼的三星「滅台計畫」議題,刻劃台灣電子業在2008年以來節節敗退的現象,周刊指出,三星接下來「狙擊台灣」的第四步,就是瞄準台灣科技業龍頭的鴻海(2317)與台積電(2330),面對市值6.4兆、可以買下兩家台積電的三星帝國,台灣絕不可掉以輕心。
該周刊指出,2012年,是台灣電子業最辛苦的一年,不僅出現DRAM、面板、LED等大幅虧損的「慘」業,甚至連台灣最驕傲的手機品牌宏達電,也都受到嚴重打擊,而「禍首」就是三星。 事實上,三星是有計畫的瓦解台灣電子業,2008年金融海嘯後,三星最高經營決策會議決定了一項「Kill Taiwan 幹掉台灣」計畫。一位台籍三星主管回憶,「那天會中談的話題就是,如何幹掉台灣(kill Taiwan)!」也就是要把過去的「眼中釘」一一逐出市場。而四年來三星確實打趴了台灣的DRAM產業、打垮面板雙虎、重傷宏達電,現在矛頭更指向鴻海、台積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