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97878 wrote:
綠能比核能成本要增:50%
那就白話些吧!
用2300萬人的大便來發電...人,天天都要拉屎(大便)...是永續的綠能....文明些:沼氣發電..
安咧,懂了嗎?
我不懂你的邏輯.不是不懂你的字.你到底要表達什麼???
budinx wrote:
好怪,研究所到底招誰惹誰了。林義雄的不建核四不缺電的說帖裡面可沒有提到智慧電網,表示不用智慧電網也可以不缺電,只是他老人家前陣子抗議公投後又神隱老人了沒得請教他對智慧電網的看法。另外研究所不研發智慧電網,不如乾脆你們吆喝眾網友來研發吧。
以台灣的整體條件,要真正要達到不缺電,首先儲能科技要有重大突破,因為台灣是獨立島嶼不像歐洲各國可以互相支援,但是目前我覺得至少十年內看不到重大突破的可能性。我覺得說智慧電網可以讓台灣不缺電,就跟之前說ETC可以讓國道不塞車(結果連假必塞)北高時間大幅縮短(結果只省15分鐘)一樣,整個搞錯重點。
telecatw wrote:
核電加智能電網才是...(恕刪)
Jason kid wrote:
我想這會兄台指的雙向溝通,應該是指AMI先進讀表基礎建設對吧?
稍微GOOGLE了一下,若要架設智慧電網,應該至少包含四個面向
AMI(先進讀表基礎建設)、AMR(自動讀表系統)、EMS(能源管理系統)及電力品質控管等多元形態的資源管理
這東西的確全世界都想要做,台電在民國99年已經與資策會展開智慧電網專案計畫,
台灣不是沒有動作,只是台灣目前總共有一千萬具電表,全面汰換估計要花費兩百多億,
智慧電網技術門檻不是問題,系統整合才是大麻煩,這勢必要是國家主導的基礎建設才能達成的事情,
而智慧電網有了之後,也必須搭配電價機制調整等配套作業,才能達到智慧電網的目的,
不過根據根據全球幾個主要開始投入智慧電話建設的9個國家的經驗來看,
以美國為例,電業自由化的結果,電力公司沒有義務釋出產電權,導致整合困難,理想的電力調度也很難達成。
而智慧電網在家庭用電上,必須要搭配節能家電才能發揮效益,所以對省錢這件事情來發揮很有限,
體現在工業用電之上,智慧電網的確能夠有效節電,但因為電業自由化的訂價機制掌握在發電業者手上,
雖然用電量少了,但單位成本不見得就比較低
另外一點,智慧電網在美國這種地方大的地方,對於分散式能源架構、以及間歇性能源很有優勢,
但在台灣,依照台電的經營績效來看,集中式電源管理,是我們能夠長期維持低廉電價的主因,
那麼依照新版電業法修爭草案的內容,除了輸配電業持續由台電經營外,發電權包給民間電廠,
最重要的議價機制目前還看不到,何況我們還有一個綠能保證收購價在吸台電的血,
幾乎可以說是把大型建設的責任丟給台電,但發電的利潤留給民間,
雖然智慧電網可以做到依據價格和發電量進行調度,但這也必須要建立在議價機制建立清楚的前提上才能成真,
而台灣百分之90的能源仰賴進口,分散式能源架構要如何達到過去台電靠著集中管理向進口國議價以降低成本的經濟規模?
我覺得自由化之後,電價突飛猛進的機會甚高;,
除非政府設框架,但設了框架,等於奪走民間電廠的利潤,降低投資意願,電業自由化的路就更難走
這個難題,光靠智慧電網很難突破
以上,單純虛心討論,有錯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