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師資可多元化 醫生也要多元?

波波母校考step 1的合格率還超低
不少要重考/美國醫學院的學生重考就等於差不多完蛋了
只能去別人不要的科也找不到好醫院完成住院訓練
STEP分數太低
要向美國醫院申請住院位置
會找不到位置無法match
分數太低只能去做家醫
皮膚科/外科/骨科分數都要很高

要來美國當醫生至少還有
USMLE考試
台灣是開後門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9603

「一試定終身」的美國醫師執照考試

首先,想在美國執業,一定要先當住院醫師,只有通過執照考試是不行的。問題是,住院醫師的名額有限,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被錄取(用行話講就是"match"上),如何搶到住院醫師的位置,便成為關鍵。

這點跟台灣的狀況很不一樣:第一、台灣住院醫師容額大於畢業人數(甚至有過「五大皆空」的說法);第二、台灣醫師通過執照考試即可執業(只是沒有專科,可能很難看健保項目);第三、台灣醫師國考雖然跟美國一樣也是分三個階段,但每一個考試都只要通過就好,成績高低並不重要。記得當初班上大多數人,都是考前一個月才開始準備。考試以背誦為主,只要考古題有認真看過,大多能答對。

在美國的問題是......USMLE(US Medical License Exam,美國醫師執照考試),完全不是這樣子的遊戲:

第一、就算台大醫科畢業的學生,也大都同意 USMLE 是他們「此生考過最難的考試」,沒有融會貫通去考「穩死」。

第二、這個考試的成績,會大大影響住院醫師的錄取機會,且一旦考過即不能再考。

所以不管是聰明絕頂的印度人,還是對考試「超在行」的「學霸」中國人,全職準備好幾個月,都不見得敢去考——因為「一生就只有這一次機會」,每個人更不只求過,還要求高分。

指考、托福考差,還可以重讀再來,但 USMLE......well,一旦考差這一次,美國醫師路,可能就此停止。

強大競爭對手環伺,爭取「非美」醫生名額大不易

而 USMLE,又只是這條路的第一步而已。

拿我參加的 2017 match 來說,共有 3 萬多人角逐 2 萬多名住院醫師的位置。乍聽之下似乎不難,約有「 77% 的錄取率」,時則不然:

首先,美國醫學系畢業的醫師(American Medical Graduate, AMG)幾乎全數錄取,錄取率高達 95% ;外國醫學系畢業者(IMG)卻只有 50% 。

在 IMG 裡面,又有部分人士「其實根本就是美國公民」,但因種種因素(大部分是考不上美國醫學院,或是覺得美國醫學院太貴)而選擇去加勒比海或是墨西哥讀書的。這類人士統稱為 US-IMG,他們本來就是美國人,醫學系最後一年又幾乎都在美國醫院臨床學習,比我們這些「真正的 IMG」(non US - IMG)更有優勢。

而在「真正的」IMG 中,又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考生佔多數,要跟他們競爭,需要相當程度的努力:

第一、他們的 USMLE 分數大都高得可怕,很多醫學生都早早以到美國行醫為終身志向,很早就開始準備。

第二、他們英文即使有口音但普遍十分流利,醫學院上課是全英語教學,與美國接軌較無問題。反觀台灣的醫學院,只有教科書用原文,上課還是用中文解釋,口說普遍較差。

第三、如今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人,在美國當醫師的人數眾多,「關係」(connection)強大:當地每個醫學系,每年平均都有至少 10+ 個人來到美國行醫,菁英的醫學系畢業生,更是超過 90% 都在美國。台灣則是全部醫學系加起來,一年不到 10 個。

一路在台灣長大讀書的台灣囝仔如我,自覺素質不會比較差。但「比賽」(MATCH)是殘酷的——知道自己不差卻無法證明實力,也沒有人會同情你。如何在強敵環伺之下脫穎而出,成為每個致力成為「美國醫生」的台灣人,最大的考驗。

那麼,具體來說,究竟該如何準備這一系列的「考驗」呢?以下就個人與同儕們的實際「過關斬將」過程,分享一些經驗:
tcwu

目前聽到直接來美國申請住院醫生在美國執業的都是台大醫學院[拇指向上]

2024-11-17 16:58
滿街處處是大學生
碩博士超過140萬人

會呼吸 就可錄取大學
碩士學位 洗學歷方法

台灣教育制度No.1
學店 實力不一定不好
爸媽好家世好 更重要

各位網友們 加油
讓您的孩子 起跑點要贏
JasonQ wrote:
所以,能不能成為醫生在台灣執業,關鍵不是他的學歷,而是有沒有通過國家考試。


台灣的醫生要實習8000小時後才有應考的資格....

波波醫生是見習2000小時....

嚴格說起來連考試的資格都沒有...

你考試可以考得頭頭是道...但是真上手術台..把膽當成盲腸給割了...

當醫生..實習實做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你看100次跟自己動手做一次相差非常的遙遠....

也許你考試可以考得很好...但是真上手術台...病人是否自求多福....

重點不在於能不能考過...而是實作的經驗累積...

醫生動手術是經驗的累積...看起來很容易..但是自己做卻又是不同...

所以醫生的養成..實習實作經驗累積比考試重要...

重點在於那些所謂波波醫生根本沒有資格來應試...因為沒有足夠實習實作經驗...

紙上談兵我也能打上一嘴好球....
wkh2006 wrote:
JasonQ...(恕刪)


沒錯!

但是,目前波波醫師的爭議有幾點
1. 目前對海外醫學畢業生的箝制主要在實習的名額

2. 今年的最新狀況是「本土小牙醫聯盟」認為所謂的「五年海外執業經驗」沒辦法被驗證,所以要求取消這樣條件

問題是
醫師資格是在「實習完成」& 「取得醫學院畢業證書」才可以透過國家考試取得

而取得專科醫師資格,則要在取得「醫師資格」後再取得專科醫師訓練以後才能獲得「專科醫師證書」

這意味著,你所謂的經驗訓練,不會因為他們的醫學學歷來自海外醫學院而免除,因為他們在台灣,必須依照醫師法的限制

尤其是,反對波波醫師者一直宣稱「波波醫師沒有海外實習經歷」,其實是因為學制上的不同。而他們如果沒有在海外取得醫師資格(當地要取得醫師資格也是要透過在當地實習制度),而是要在台灣取得醫師資格,還是要具備「醫學院畢業證書」+「實習經歷」才能參加國考取得醫師資格。

拿到「醫學院畢業證書」卻沒有「實習證明」,沒辦法在台灣參加醫師資格國考....

沒辦法參加國考,自然不具備醫師資格

沒有醫師資格自然沒辦法取得專科醫師執照

沒有專科醫師執照,自然沒辦法取得醫師執業執照,也不會出現在你我身邊的診所幫你看診

那麼,各位在擔心啥?

相反地,如果他們確實通過國內對醫師資格的重重關卡,那麼他們跟其他醫學院畢業的醫師有啥不同?



wkh2006 wrote:
JasonQ...(恕刪)


沒錯!

但是,目前波波醫師的爭議有幾點
1. 目前對海外醫學畢業生的箝制主要在實習的名額

2. 今年的最新狀況是「本土小牙醫聯盟」認為所謂的「五年海外執業經驗」沒辦法被驗證,所以要求取消這樣條件

問題是
醫師資格是在「實習完成」& 「取得醫學院畢業證書」才可以透過國家考試取得

而取得專科醫師資格,則要在取得「醫師資格」後再取得專科醫師訓練以後才能獲得「專科醫師證書」

這意味著,你所謂的經驗訓練,不會因為他們的醫學學歷來自海外醫學院而免除,因為他們在台灣,必須依照醫師法的限制

尤其是,反對波波醫師者一直宣稱「波波醫師沒有海外實習經歷」,其實是因為學制上的不同。而他們如果沒有在海外取得醫師資格(當地要取得醫師資格也是要透過在當地實習制度),而是要在台灣取得醫師資格,還是要具備「醫學院畢業證書」+「實習經歷」才能參加國考取得醫師資格。

拿到「醫學院畢業證書」卻沒有「實習證明」,沒辦法在台灣參加醫師資格國考....

沒辦法參加國考,自然不具備醫師資格

沒有醫師資格自然沒辦法取得專科醫師執照

沒有專科醫師執照,自然沒辦法取得醫師執業執照,也不會出現在你我身邊的診所幫你看診

那麼,各位在擔心啥?

相反地,如果他們確實通過國內對醫師資格的重重關卡,那麼他們跟其他醫學院畢業的醫師有啥不同?



0923chen wrote:
剛跟小孩通電...(恕刪)


所以關鍵還是在自己的工作權受損或是受影響,對吧?

這跟當初一堆群體大肆宣揚的「損害人民健康」有啥關係?
doc92018 wrote:
波波還是要看...(恕刪)


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國考以及各階段醫師資格的審查方法

需要更透明、公開、公平的標準與辦法,讓這些醫學世家子弟在沒有家庭背景的影響下,在相同的標準下接受國家考試的篩選。

而不是一昧的用限制對方的參賽權去杯葛,對吧?
warrenwang111 wrote:
台灣的醫生要實習8000小時後才有應考的資格....波波醫生是見習2000小時....


資訊來自何處?
當醫生最難的是第一道門
後面的甚麼學校課程實習國考高考
只要花時間花體力只要不是刻意擺爛幾乎都可以通過
相對於第一道門來說幾乎跟吃飯睡覺一樣簡單
所以大家不爽的就是波波因為家裡有錢有背景直接跳過那最難的第一道門
就是如此而已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