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 Cc wrote:
您說的第二點 我超有...(恕刪)
平實而論
淡海新市鎮當初確實是台北市高房價的替代方案
甚至於到目前為止,相較於台北市的房價,淡海新市鎮的房價還是比較低的選擇,對吧?
由於中華民國目前在台灣的土地政策是私有土地制度,所以任何的土地開發一定會“肥到原本持有低價土地的地主”
與其在意這些地主靠土地重劃獲取多少利益,不如換個角度思考,這種新市鎮開發模式能不能提供購屋者相對較低的房價選擇?
關鍵在於,如何讓參與新市鎮開發的建商在有合理的獲利下還能避免超乎預期的房價上漲幅度與速度
限制/縮短持有土地的開發時間?
更高比例的囤房稅、更短的持有時間寬限期?
林三淡當年的造鎮計畫,確實讓不少人從北市遷移到這些新市鎮範圍
至少我身邊十多位朋友、同學選擇林三淡的原因都是如此 - 當然,衍伸的問題就是交通...
過去30年來雖然這三區房價上漲,但是相較於北市、新北市核心區域的漲幅與房價,應該還是較低的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