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很好奇Turtlins的身分是什麼?

我收到歷來最諷刺的系統通知,

Mobile01系統服務員 wrote: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違反以下討論區規則:

3. 發表及回應文章,請不要文不對題,故意離題或語意不明,選字要正確。

該文會先移動至資源回收區, 請您發文前再多留意規則, Mobile01站務群感謝您的合作。

檢視違規文章:很好奇Turtlins的身分是什麼?
檢視原討論串: 很好奇Turtlins的身分是什麼?
注意: 本訊息為系統自動通知, 請勿回覆。


哈哈哈~~~

文不對題?

檢舉我的人覺得這個討論串的主題是什麼啊?

不就是在公審我嗎?

我本人就是這個討論串的主題啊,

我本人回應的文章怎麼可能會文不對題呢?

哈哈哈哈~~~
女皇御前帶刀護衛

專攻甲博斯論文門..................








不是普通1450
jerry2529 wrote:
綜合以上,我猜turtlins的身份
很可能是一個比較會上網查資料、會截圖、會編輯圖片的人 (恕刪)


turtlins大 不但有以上特點

他的文筆相當好,可以耐心闡明論點與引據的資料細節

很多人在01上只會轉貼、瞎扯與重覆洗版

反而把turtlins這種值得尊敬的網友當成是異類
turtlins wrote:
我收到歷來最諷刺的系(恕刪)

問你經常被停權的同事就知道了
就是不爽 wrote:
很好奇Turtlins的身分是什麼?(恕刪)


....不能說???

....機密.....到民國138年.....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就是不爽 wrote:
但我很好奇,是不是每位申請畢業證書補發的都會有那一張文件? 很好奇。


不是,

這是兩種不同的文件,

申請的窗口也不同。

一個是補發證書,

你要證明前一份證書毀損、遺失、無法取回、不會再出現,才能申請到。

一個是學位證明函,

這個只要你確實有他們家的學位,你要申請幾封有幾封。
jerry2529 wrote:
這棟樓真的太充滿歡笑了
https://www.president.gov.tw/File/Doc/ea1f235e-0a0f-4e3c-8758-ae9a0456f9c2
pdf的檔案不會截圖?沒關係,可以用print screen
竟還有人問為何turtlins的圖沒有紅色說明的圖塊.......

綜合以上,我猜turtlins的身份
很可能是一個比較會上網查資料、會截圖、會編輯圖片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啊?


呵呵, 看到你這種只看表面的回文, 我也覺得很歡樂, 既然這麼有信心, 記得交代張惇涵要把這張"正本"呈堂嘿, 讓法官認証要打誰的臉喔


喔, 題外話, 我之前就說過, 相機版的影像處理及後製有很多高手, 可以P的你嫑嫑的, 你可以去觀摩一下
綠蟾蜍,綠蟾蜍,塔綠般最愛綠蟾蜍


第一次看這種名字寫法

以後是不是其他寫法也Ok

iNG-wEN tSAi
InG-WeN TsaI
INg-WEN TsAi
就是不爽 wrote:
有什麼關係,給你娛樂一下啊,但我還是很好奇,公布口委會造成口委的Damage及Distress,怎麼搞的好像當小英的口委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似的。


你就是沒有認真去研究英國的、其實是世界各國的個資法精神,以及ICO這次的裁定書,

又被彭主播、林環牆、Michael Richardson等人事先洗了腦,

才會一直陷在這個結裡啦。

所謂damage or distress,

是指個資主體原本並不預期自己的個資會被公布,

如今被迫公布,

這種超乎原本預期的個資揭露,對個資主體可能會有潛在的damage or distress。

這種概念在ICO官網公布的指導文件、ICO裁定書裡,都一再出現,

台灣的個資法相關討論的論文、報告,也都經常看到這兩個字眼。

並不是因為個資有什麼見不得人,所以會有damage or distress,

即使被揭露的個資平凡無奇,在個資法的認定中,一樣認為會有 potential damage or distress。

比方說,不爽兄你當初申請M01的帳號,是認為自己不必以真名發言,也不用公布自己的住址、郵件信箱、手機號碼等等(假設當初M01要求提供的話),

今天要是M01的版管應某人或某些人的要求,公布你的真名、住址、郵件信箱、手機號碼,

這些都無關什麼不法、不當情事,

但你一定會因為不符你當初申請帳號時的合理預期(也就是匿名),而感到damage or distress吧。

個資法就是在保護像你這樣的個資主體,

除非有比你的個資、比你的damage or distress更重大的正當利益,

而且這樣的正當利益無法透過其他不用揭露個資的方式達成,

否則你的個資就是無條件優先受到保護。

ICO的裁定就是依據這樣的精神,

蔡英文這個案件的投訴人真正的關切,在於蔡英文當年是否有繳交論文、學位是否為真,

公布口試委員姓名及口試日期或口試報告簽署日期,只是為了確認上述關切的手段之一,

而ICO檢視過倫敦大學提供的各種文件,

另外也有已公布的各種資料可為佐證,

認為無須公布口試委員的姓名、口試報告簽署日期,已能確認論文、學位,

堅持要公布這兩項個資,只是投訴人的個人關切,

這樣的個人關切,也就是個人好奇心,

沒有重要到非得以蔡英文及口試委員的potential damage or distress為代價不可。

ICO還特別提到,

即使蔡英文現在可能會預期自己的個資會被公布,

但口試委員當年擔任此職時,並無此種合理預期,

所以,

即使蔡英文不會感到damage or distress,

口試委員們可能還是會。
就是不爽 wrote:
是阿,被打臉就乖乖承認,但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這點還是要堅持住,不可以隨便唬爛沒有說成有,是吧。


啊?

還在「沒有」喔?

你到底去看了資料沒啊。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