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台蕉價崩又被菲蕉打趴!蔡政府不敢說的真相...


夜之之 wrote:
謝長廷到底整天在幹嘛,駐日代表,實在一點作為都沒有


關於簽FTA降低進口稅嗎?

日本看起來是用核食作為條件,

要簽FTA,

台灣得進口核食.
T大你說的這些都是關鍵,

也是政府和民間要發展農業,進軍國際市場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但輿論和媒體報導都失焦,

在野攻擊執政黨無能,只會引導到「兩岸政策」,不面對此關鍵問題,

而執政的只會呼籲大家多吃香蕉,怪農民搶種,

也就是「民意」被欺騙後誤導。


tgdlyg wrote:
透過都樂交易就可以?
都樂的管理方式與營運方式不同於台灣蕉農的方式,
這有報導可以查.
例如在香蕉園的運輸是用流索吊著運輸,
相較於一般用動力車或人力車載,
可降低碰撞損失.

台灣香蕉都是用電石催熟,
自然熟容易爛掉,
都樂是用低溫恆溫慢慢熟,
好像要7天吧,
成熟都是漂亮的金黃色,
加上有一點點瑕疵就打掉,
所以賣相極佳.
...(恕刪)
tgdlyg wrote:
台農發 已經要跟台糖...(恕刪)


你誤會我的說法了。

我的意思是農民有能力種出高品質蔬果,所以都樂之類的公司願意提供契做合約。

但是,因為農產品要能推出到市場上,還需要考慮儲運與包裝問題。

都樂就是有這些SOP與技術,所以可以讓他的客戶安心下單。客戶寧可多花一些中間費用給盤商(類似都樂),而不到產地直接購買就是這個原因。

過去香蕉催熟用電石為主,現在幾乎都是冷藏催熟技術(高溫震盪酒精產生乙烯)。

都樂就是盤商,你也知道他會為了品質打掉有斑點的瑕疵蕉,這就是盤商的損耗風險。所以盤商採購價雖低,但是終端消費者買的價格還是遠高於產地價格。

在台灣,很多小農沒能力建置冷鏈設備,但是又覬覦終端價格的高單價,以至於通通想做一條龍。這就是我們台灣農業現在的問題-不相信專業,也不願意(或是沒能力)分享利潤給專業廠商
andy0606 wrote:
以前前進大陸,所以很...(恕刪)


帶風向也不要把人當白痴,以前是賣產品,可沒有說輸出技術。

你無中生有,是有什麼特殊目的?

JasonQ wrote:
你誤會我的說法了。
我的意思是農民有能力種出高品質蔬果,所以都樂之類的公司願意提供契做合約。
但是,因為農產品要能推出到市場上,還需要考慮儲運與包裝問題。
都樂就是有這些SOP與技術,所以可以讓他的客戶安心下單。客戶寧可多花一些中間費用給盤商(類似都樂),而不到產地直接購買就是這個原因。
過去香蕉催熟用電石為主,現在幾乎都是冷藏催熟技術(高溫震盪酒精產生乙烯)。
都樂就是盤商,你也知道他會為了品質打掉有斑點的瑕疵蕉,這就是盤商的損耗風險。所以盤商採購價雖低,但是終端消費者買的價格還是遠高於產地價格。
在台灣,很多小農沒能力建置冷鏈設備,但是又覬覦終端價格的高單價,以至於通通想做一條龍。這就是我們台灣農業現在的問題-不相信專業,也不願意(或是沒能力)分享利潤給專業廠商


散戶蕉農這種小農的市場應該會越來越小,
未來超商超市的香蕉應該都會被較高等級的香蕉取代,
一些報導也指出配合外銷的契作因為要求比較嚴格,
很多蕉農寧願只做內銷市場.

目前被銷毀要當堆肥的是屬於中下級品,
無法外銷,
內銷飽和時都是優先被淘汰.

未來還有是否開放香蕉進口的問題,
一旦開放進口,
都樂就可以直接進口菲律賓的香蕉,
香蕉市場必定更嚴峻了.

這篇講整合屏東蕉農成為都樂的供應商,
這種模式應該會逐漸增加.





tgdlyg wrote:
散戶蕉農這種小農的...(恕刪)


謝謝提供「藝隆農產」的資訊,

除了銷路包裝的挑戰,農民老化,也是一個重嚴重問題。



——————————————————-
https://www.agriharvest.tw/index.php

https://www.agriharvest.tw/theme_data.php?theme=article&sub_theme=news&id=1913


去化香蕉格外品每公斤5元,38間香蕉集貨場投入調節
最近香蕉價格低迷,為避免未達規格的香蕉擾亂市場,農糧署在5月31日公告「107年香蕉格外品去化處理作業程序」,指出從5月31日起到8月31日為止,將去化5,000公噸青香蕉格外品,若產地青香蕉價格恢復穩定時,該作業即停止辦理。

截至本月5日為止,已有38間集貨場跟農糧署合作處理香蕉格外品去化作業,蕉農可將收成後的香蕉載運到指定集貨場選別分級,在該集貨場標準下選別的格外品必須要果把完整、無腐爛及黃熟現象,才能進入去化處理作業程序。

農糧署原本補貼香蕉格外品去化為每公斤3元,昨天加碼到每公斤5元,38間香蕉集貨場會依現階段集貨場的運銷通路,決定格外品去留,若暫無運銷管道,格外品會由作業人員去化後,蕉農自行攜回處理作為肥料或送畜牧場供作芻料。......

蕉農高齡化 資訊傳遞仍有障礙
但仍有農民不知道這項消息,黃俐甄本月5日前往屏東縣新埤鄉了解產地青香蕉情況,遇到一對老農夫妻,種植檳榔與香蕉,80幾歲行動不便的老農用四輪摩托車載著妻子及香蕉,從潮州鎮騎車到新埤鄉把香蕉交給中盤商,這位行動不便的老農向黃俐甄表示,兩天下來,賣了將近300公斤青香蕉只領到600多元,其中格外品價格每公斤只有1元。

黃俐甄指出,南州地區農會昨天以前都沒有接到政府公文通知,去化格外品的消息是從其他農會得知,「農會都不知道政策,老農怎麼會清楚」,後來打到農糧署詢問才得知相關細節。

黃俐甄表示,政府多項新政策大多由網路宣傳,但鄉村人口老化,平均年齡都落在6、70歲左右,無法快速獲得最新資訊,而地方農會也不見得能在第一時接收到新政策訊息,無法向農民傳達資訊


大多數高齡蕉農無法從網路獲取最新資訊,年齡越大,越容易成為資訊孤兒。(圖片提供/黃俐甄)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