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看病需有該地區的醫保才能用醫保在該地區看病(聽說要局部改革開放,可小跨區),外地看病需自費,4年前我朋友在協和醫院感冒拿藥,1100RMB。
私立醫院需政府核准才能收醫保病患,否則只能收自費醫療。
公立醫院營運營收政府補助2成不等。
醫院各科別職業掛牌醫師掛牌後,不能轉至其他醫院,需原醫院同意才能離開,不利境外大型醫院在大陸發展。(小醫院、診所較不影響)
醫院看病在急重症來說,除了醫生經驗外,還需精密醫療儀器及環境,而這些只有在大城市才有,而且醫療設備一直在更新,比如一般手術室進展到潔淨手術室,再到微創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鄉下手術室可能就是一般病房充當,所以城鄉差異極大。
北京現在採各種的集權,比如醫保用藥北京市集中採購定藥定價。
醫保費用極低,大醫院做基本量及訓練,因此大陸好的門診須看專家門診或特需VIP自費門診。北京各大醫院人滿為患,很難排上號。
各種的制度衍生各種看病行為。
其實就樓主的情況,原本醫院跟後來的醫院其實處置都是相同,只是單純態度跟感受不同,所以多花了好幾千人民幣,這真的值得嗎?我想見仁見智。
而其實很多小病,不看醫生也會好的,像是大家很愛看的感冒,腸胃炎。
很多都是病毒感染,醫生開的藥都是症狀治療,何謂症狀治療,就是單純緩解你的症狀;意思就是,吃這個藥不會讓病毒被殺死,也不會治好你的疾病,只能夠讓你流鼻水止鼻水、咳嗽止咳嗽、腹瀉暫時不腹瀉。僅存而已,沒有治療疾病效果,單純讓病人好受一點。至於為什麼有些在某些地方一直看不好,換個地方就好了,這其實不是醫生的功勞,是你環境改變了,你身體的抵抗力打敗了病毒,讓你痊癒了。
因此基本小病其實何必看醫生,休息也是會好的。
至於吊點滴(你們的吊水是這個吧?),點滴說穿了,就是一包生理食鹽水,就是一瓶500cc的無菌水加一匙無菌鹽巴,用嘴巴用力灌一瓶600cc的礦泉水更好,還多100cc。
點滴最大的功用在於添加藥物、增加體液容積,這些都不太是小病會有的,會生重病到需要這些,也不會是吊個一包就可以出院。
很多時候吊點滴只是單純讓病人感覺好像有來看了醫生,一種心理感受罷了。
(不過一包100多人民幣... 會不會太離譜啊...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