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gabu wrote:
我想看古文要很謹慎...(恕刪)
實際上直躬這行為是可接受的.
"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子糾父過,讓過世的父親沒遺禍,雖有險阻,終究是好事.
我想葉公與孔子的分歧點是"考"無咎.
躬爸還活著,不過當時的人,名聲重於一切,躬爸生氣歸
生氣,不但莫可奈何,還得靠兒子的名聲庇護過活了.
arjigo wrote:
提到周易,就應該知道十翼,這跟孔子也有密切關係,
後來才知道,易經有些成語用詞沿用至今,還蠻有趣的,
如乾卦的群龍無首與降龍18掌招式,隨卦的隨時,无妄卦的无妄之災,
還有最近熱門話題,觀卦的觀國之光,...,
其中群龍無首,可以兩種解釋,
1. 都是龍,不需要首領,就可以到達目標,
2. 沒有首領失去方向,這是現代版說法,
個人比較偏向第一種,不過第二種似乎較符合目前社會現況,
覺得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真的是人才大爆發,不知道為什麼,
儒道法墨兵陰陽...,各家學說風起雲湧,後代幾乎多在原有基礎上再發揚光大,
各家學說應該有經過相互競爭與鬥爭,儒家是不是最好的,很難說,但算是最後的大贏家,
中國獨尊儒家,孔子是教主,香火鼎盛或許名符其實,當然也有統治上的需要,
以結果論來看,隨然近代這幾百年比較慘,但至少維持了長久的統一與穩定,其實也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