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漢語落後不適合現代技術和媒體?

yobi258 wrote:
之前有個老外朋友 問...(恕刪)


這笑話梗幾十年前就有了
把這兩句翻成英文就知道問題在哪裡

Kao0911 wrote:
這笑話梗幾十年前就...(恕刪)


嚴謹的說法應是
A隊 大勝 B隊=A隊 壓倒性打敗 B隊 = B 隊大敗 A 隊
台灣向後退 wrote:
由正體字入簡體字的...
拼音字最大問題是字是越來越多,英文已經破百萬了,德文法文也都成長,但是中文卻沒有,中文成長的是辭不是字。未來看來,中文才是比較適合學習的語言。證據在哪?歷代的文化大融合就是證據。
...
(恕刪)



漢語是既有文化, 又美麗, 也是最簡單好學的語言
所以歷史上其它民族來了才會全都學用漢語
只要炎黃子孫有能力恢復真正的漢語,
未來若地球像星際大戰電影中一樣組成一個地球聯合大公國單一政府時
漢語就能重登世界舞台
寫個預言, 也許以後幾十年真被實現了, 還有人看到這發言, 才知道早早有人說對了

kantinger wrote:
英文用1個BYTE (ASCII)即可表示所有字母, 中文1個字要2個 BYTE?

問題大部分有意義的字

都非一個英文字母



常常一個中文字的

對嗎?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 英文有 ASCII 表格, 大部份也適用於其他拼音文字的系統,

用26個字母的排列組合即可以組成所有英文單字, 1個BYTE 即可 (8位元, 0~255)

中文就不行了, 假設有40000 個字, 要表示一個中文字至少要2個BYTE (16位元, 0~65535)

這個是指單個字的儲存位元, 但在顯示端, 要顯示中文字, 需要中文字型檔, 比英文字型檔大很多.
撇開漢語是否不適和現代科技發展

這屬於專業範疇 可能要由專家來研究

但是 我認為漢語的精簡度 在某方面是勝過拼音文字的

尤其由歷史淬鍊出來的一些成語

如 圍魏救趙 指桑罵槐 狐假虎威 芒刺在背 落井下石........

這些如果翻譯成英文 可能落落成 還不見得能掌握精要

但是漢語卻只要四個字 立刻精準的呈現原意

當然 我不是語言學家 以上純個人見解..

VincentLu1021 wrote: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恕刪)


單個字的儲存位元

其他拼音文字的系統

UNICODE 佔的空間會比較少嗎?
關於漢語字
用手機「書寫」或「閱讀」文章
漢語輸入比英文快
一個小小的螢幕,漢語字能傳送的資訊比英文多得多,且不必一直捲頁
到底是何種文字不適合現代技術和媒體,答案立明

潘教授有幾篇文章寫得精闢入理
請01同好參考:
越南漢字之殤
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朱邦復的眼淚

台灣向後退 wrote:
由正體字入簡體字的根本問題是違背了歷代漢文圈自然發展的方向。當初有這些筆畫較多的新字的目的就是為了精確表達字意避免因為一字多意到無法傳遞字意。由簡向繁走根本上就背離自然發展的方向。現在還有多少人知道"自"其實是"鼻"。龍龜之類字減少筆畫不反對,但一股兒的都簡化,那真是莫名其妙。
拼音字最大問題是字是越來越多,英文已經破百萬了,德文法文也都成長,但是中文卻沒有,中文成長的是辭不是字。未來看來,中文才是比較適合學習的語言。證據在哪?歷代的文化大融合就是證據。
當年美國留學,剛巧美國白人同學的弟弟在準備GRE,他就痛罵英文字太多了超難背的。

非常認同
英文、德文、法文這類以字母做排列組合的方式語文,字只會越來越多
反觀中文,是以本身去排列成語詞,只有語詞越來越多,字卻一樣還是沒增加
英文、德文、法文這類以字母做排列組合的方式語文,不止字只會越來越多

也越來越難學

新名詞往往越來越長

並且在其增加新字與變長的過程

各民族與各文化就越分離

他們不就搞出了兩次世界大戰嗎?
KCLin0423 wrote:
嚴謹的說法應是A隊...(恕刪)


勝敗並不是反義詞,勝負才是相反義. 勝有超出的意思,所以"大勝"是說戰績超過對手,而敗有毀壞的意思,所以"大敗"是指戰果是使對方毀壞.
Kao0911 wrote:
這笑話梗幾十年前就...(恕刪)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