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tinger wrote:
挺好奇有能力創新有財...(恕刪)
我們台灣的企業文化,是同時融合了資本主義和儒家思想。
如果是純粹資本主義的公司,面試的標準就是所謂的「數字管理」,任何人只要精算出他的價值大於支出,就沒有理由不雇用。
至於儒家思想比較重的事業機構,例如軍公教體系,績效差沒人管的單位,陞遷都要看文憑不然看什麼?大學沒畢業的有為青年就別去湊熱鬧了。
Job wrote:
不過在這裡暗藏一個伏筆,「三級四標示」並不是從源頭上區分,而是先以「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級區分,同分之後比作文,作文再同分才進入「三級四標示」比單科。原本PR99的考生,只要作文分數掉了一分,他就輸給作文滿分但PR80的考生,這就是民意再度譁然的緣由。
畢竟作文是一種十分主觀的評鑑,遇到不同的老師批改,分數就可能有所區別,其功能猶如抽籤般不可預測。這樣子先降低「鑑別性」再提高「鑑別性」的作為,不斷搖擺於「檢定」和「競賽」的屬性拉鋸之爭,已經破壞原本十二年國教改革教育現場的美意。
Job wrote:
透過「志願序扣分制」、「三級四標示」和作文的主觀評鑑,最後必然把全國性「能力編班」攪拌成「常態編班」,學習的目的不再是和別人競賽,而是探索個人的興趣專長,從生涯規劃的角度來充實知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