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崇禎上吊之前 幹過甚麼大事?

當李自成的農民軍圍困北京城,李自成向崇禎帝提出的和議說:你皇帝封我為西北王,我就退兵
崇禎卻拒絕,幾天後農民軍攻破北京城,崇禎上吊自盡。



如果換 葉名琛 的方法呢

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亦罕有

gary4024 wrote:
您沒看懂我的意思 ...(恕刪)


這我懂~~~
千計百謀的鋪路想要讓接班人上位!!
結果被半路殺出的人攔胡撿了便宜!!
而這個半路殺出的人..我在猜.....
很有可能是最近被稱為"神"的那一個!!
天子守邊, 明朝是個好榜樣, 明朝很有骨氣, 對於蠢動的外族從不用送女人和親, 就是"打"一個字

也先也不得不把英宗送回來, 明朝末年主要是很多因素, 如小冰期, 社會分化, 女真崛起等

崇禎是個好皇帝, 換任何一個網上在座夸夸其言的, 各位做的不會比他好,

他問題主要是接了一個爛攤子, 萬曆打了個3大征, 被打的蠻夷內亂都沒脾氣了, 可是國庫也空了

民怨也沸騰了, 很可惜就是女真最後幹不過, 社會分化也到頭了, 小冰期造成糧食歉收等,

女真最後也很強, 朝鮮之役後, 朝鮮為自保勤練精兵, 也打不過女真,

各位可以看看韓國電影, 最終武器---弓, 女真人口也不過幾十萬人而已,

袁崇煥的死很難說全部是崇禎的責任, 袁他太過自我主張, 擅殺毛文龍, 其他人當皇帝

也不見得容得下他,

朝鮮當時用第三者看明朝和女真寫出來的史料, 其實可以好好參考,

另外用明末來比現在, 主客觀環境都不同, 如何類比 ?




B.B.club wrote:
天子守邊, 明朝是個...(恕刪)



遼人守遼土走將兵合一路線
遼土 遼兵 長年戰事遼將也多了
戰鬥力會大幅提升可說救一時之弊
但就算打贏也很可能出個安史之亂
吳三桂算遼人吧
袁似乎被金庸給美化了
看完明朝那些事
感覺袁好像也沒那麼無辜
明末真正令人配服的反而是孫承宗
勤政不一定就是好皇帝。治大國若烹小鮮。崇禎不識人、無大局觀,作為亡國之君並不冤枉。

一個勤快的笨蛋總是要比一般的笨蛋幹出更多的不可收拾的蠢事一樣,一個自以為是而又事必躬親的專制君主給這個千瘡百孔的帝國造成的傷害,遠遠要大過一個平庸、怠惰、無所事事的皇帝。
挺好奇明朝後面沒啥錢
文臣分好幾派鬥東林也就一部分
農民大規模造反
外患好幾個
做的少神宗 做的多思宗
搬哪位明君用什麼方法才玩的轉?

關寧鐵騎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當地人守家鄉,就當做本地人就地屯田吧

其實歷史看多了,雖說亂世出英雄,也要看你在那一邊,女真那邊就容易出人頭地了,

同樣才能的人在明朝,還不知道能不能挺過朝廷內鬥爭那段,就算大家對你沒意見,

連年對外對內爭戰,老天也隨時把你人生帳號重設...........

李如松是萬歷朝鮮之役名將,幾年後照樣死在蒙古戰場上,要是在唐朝,薛仁貴打完高句麗突厥後,

還能升官安然退下,封個XX公的,不過在唐朝,名將如雲,可說武人的天堂,換做明朝就.....

人生機運也跟是否在盛世有關,各位就多看史書吧

就這樣說吧

假如把唐太宗他那套人馬含身邊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長孫皇后和所有名將、十八學士、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等搬到崇禎時代,恐怕也難回天,主要是沒有那個環境和資源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