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4112 wrote:所以是2022年改的...(恕刪) 去年垃圾法條出來前台電降載一直都沒有處罰,都是台電可以降載,但地方政府別想因為台電沒降載罰台電因為這幾年的限電危機,台電自己曲解含義高雄市政府要求的秋冬降載50%台電曲解過的結果就是10月到3月的總體用煤量是50%,不是時時50%中火也一樣,空污季不超過六台330萬瓩,也因為限電危機被台電曲解成10月到3月的總體用煤量是60%,不是時時降載到60%所以2021,2022空污季中火紅害開到7台滿載,興達開到2台滿載都是常有的事...但在2020年的時候就是時時不超過60%,50%,不是曲解成總量了
答案揭曉, 15日果然三創 12月用電新高尖峰瞬間用電 3149.2萬瓩, 較昨天又拉升了紀錄11.5萬瓩不過夜間尖峰用電較昨天還低, 因此備轉率應該有8%左右接下來冷氣團南下, 因此今天有可能會是今年12月的最高用電紀錄
最近台電的即時發電紀錄多了一個分類儲能放電受限於智慧電表的普及率目前公布的用電資訊, 其實是發電機組的發電資訊因此隨著儲能的使用越來越大如果不納入儲能放電的資訊, 台電的即時資訊 會與實際的供電狀況差距越來越大
今天是2023最後一天, 這個討論串也該做個總結今年一整年的供電最低備轉雖然有低到3%的情況但是整體而言還算是有驚無險, 沒有大規模區域限電情況不像去年有 303, 前年有 513、517分析原因, 最主要還是 外銷訂單大幅滑落造成工業用電大幅衰退所致今年每月的最高瞬間用電只有3、11、12三個月刷新當月歷史用電紀錄其餘9個月都呈現大幅衰退的情況今年的最高瞬間用電, 居然連歷年10大用電紀錄都上不去這在近年來應該是首見的情況因此今年雖然有大型機組除役, 新增機組上線延遲 等不利的因素但是都抵不過工業用電衰退的影響不過從10月以後的用電資料來看, 工業用電已經停止衰退, 甚至開始有些小幅成長因此明年的供電穩定已經不能再依賴工業用電的衰退來達成今年需量反應時段的調整, 由原先的下午最熱的時段調整到太陽下山的時段造成每日的用電曲線有所變化. 這個措施壓低了夜間尖峰的台電的供電量(實際用電可能沒有低多少, 因為是企業的自備發電機承擔了部分用電需求)因此, 夜間尖峰的備轉率雖然通常比日間尖峰低但通常還是仍保持在6%以上的黃色燈號展望明年, 更多的大型機組將要除役或是合約到期全年總共要少掉4GW的發電量雖然有新增的 4.4GW 新發電機組但是 依照最近 大潭#8 的商轉時間一延再延情況如果明年這些新機組無法如預期時程上線, 對於供電的穩定將會帶來極大的危機因此就必須仰賴台電的施工進度掌握能再加把勁了最後還是強調一下每日尖峰負載時的備轉率已經完全不重要了現在 夜間尖峰的備轉率 與日間尖峰備轉率的差距可以到10以上台電真的要考慮公布每日的最低備轉率了,否則那些1,20%的每日尖峰備轉, 只能被拿作為大內宣使用成為愚民的工具而已, 對於供電風險的掌握完全沒有助益
在這裡恭喜台灣廢核又進了一步。 再次選出反核的總統,2025廢核毫無懸念了...現在就看到時候是要自打臉想辦法續用核三,還是撐到碳排太高被國際制裁打臉,我們就繼續看下去... 依照賴神死不認錯的個性,要自打臉應該是不可能的。所以,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