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舉幾個例子
lkk77 wrote:
到2025年時,台灣總共會建置5.7GW的離岸風電(GW指的是裝置容量的單位,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當風況最好時,他可以發多少電的能力),這5.7GW每年可以發215億度
第一 到2024年一月份僅蓋好 1850MW,就是1.85GW,造謠仔LKK77現在要跟大家說2025會有5.7GW
到底是他沒腦袋?沒良心?還是真的我們笨還真的會信2025能有 5.7GW離岸風電?
第二 以現在離岸+陸基峰店共有2760MW,LKK77天天拼命吹,拼命貼,哪天風電有發出2300MW以上?
別說蓋不出5.7GW,就算2025蓋出5.7GW也發不到215度電。
第三 用灌水的發電量算出來的成本,實際上只會更高
lkk77 wrote:
「離岸風電花2兆」是怎麼算出來的?都被外商賺走了嗎?
重點整理:
一、政府每年花450億推動離岸風電(20年總共9千億)將換來:
1.2兆產值留在台灣,再附加一個離岸風電產業鏈2萬個就業機會每年減碳排1,192 萬噸
二、政府花9千億,可以為台灣增加至少1.2兆的產值,還不包含未來離岸風電產業鏈可以去其他國家賺錢。
關於「離岸風電很貴」這件事,簡單來說可以拆解成三個問題:
1.推動離岸風電到底要多花人民多少錢?
2.這個錢由誰來負擔?
3.這些錢到底被誰賺走了?
下列來一題一題分析。
問題一:2兆這筆帳,是怎麼算出來的?
過去常常看到有人質疑,風力發電要花2兆,而且由全民負擔,數字可以很嚇人,聽到這個天文數字,再看看自己的銀行結餘,只有無止境的絕望感。但這2兆到底怎麼算出來的?錢到底會被誰賺走?政府是不是又在浪費我的納稅錢?
2兆,是風電業者20年的總收入
到2025年時,台灣總共會建置5.7GW的離岸風電(GW指的是裝置容量的單位,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當風況最好時,他可以發多少電的能力),這5.7GW每年可以發215億度。215億度大概是多少呢? 全世界第二大的燃煤發電廠「台中火力發電廠」的年發電量大概是425億度電。
這些風機發出來的這215億度電,將會賣給台電,那台電到底要花多少錢買呢?
事實上: 2025這5.7GW,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示範風場:共238MW,每年可發8.9億度電,這部分每度電我們用5.8塊計算。遴選風場:佔3.8GW,每年發144.2億度,這些風場發出來的電,台電平均每度電要用5.5塊買。競價的風場,佔1.7GW,每年發62.4億度。這部分台電每度電只要花2.2-2.5塊買。
至於競價的風場跟遴選風場為什麼價格會有差異,這個M觀點影片講得很清楚(可以直接拉到7分55秒開始),在這邊就不討論了。
所以每年台電向這些風電業者收購的電價大概是:
8.9(億度)x5.8(元)+144.2(億度)X5.5(元)+62.4(億度)x2.5(元)
=51.62+793.1+156
=1000.72億元/年
一次簽約20年是國際趨勢,對台電來說是分期付款
由於再生能源是初期成本很高的發電方式,不像火力發電,是後續購買燃料的成本比較高,所以目前世界各國在推動再生能源時,主流的做法都是用FIT的躉售制度(也就是保證收購制度),依照當時的風機造價,去訂一個價格,並保證未來20年風場發出來的電都可以賣到這個價格。所以風機是由業者建造,台電的花費是分成20年慢慢買電。REN 21在2018年的報告中,目前世界上有113個國家、州、省都使用這種躉售制度推動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