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29768 wrote:簡單來說沒人來...(恕刪) 這句話很有感觸,大者恆大,一堆財團、建商,跳進來搶小生意,好比開餐廳、賣場,背後可能是為了炒樓、地皮,所以「副業」餐廳商場,可以不賺或是賠點錢沒關係,但這卻讓廣大的小蝦米,越來越難抵抗大鯨魚的衝擊。高雄小資創業越來越難了,台南反而比較能養活小店。
為何高雄凍涼想像力豐富,台南小吃是全省聞名的,安平豆花可以開在百貨商場,安平蝦捲可以開在園區某幾個大廠的餐廳?然而,台南的商場百貨不會輸高雄。那一家百貨商場是不想賺錢為了炒房??說出去會笑掉大牙。以新光三越為例,全省的賣場應該沒有一塊地是新光三越自己的地。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這句話很有感觸,大者...(恕刪)
這些年高雄把所有資金重壓在轉型觀光把原本創造經濟奇蹟的石化業等重工業趕盡殺絕人口外移 生育率低迷 體質都沒先顧好,預算就先揮霍光了如今回想起來這些建設的適切性並不是那麼急需的再說高雄要花多大的心血才能趕上台北,不如揚長避短但政策走到這兒了,是不是拉煞車都有點尷尬了發展文化觀光是看起來比較高尚,也許可以在某些人基石上刻些金字但建設沒有收益就是虛耗肚子還是得先填飽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