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

台灣不需要服貿

1.媒體來源: 中時電子報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服貿協議效益太低 反對聲浪恐難平

在輿論壓力之下,經濟部終於公布第二次兩岸服貿協議評估報告,創造GDP效益僅0.025%
,甚至可能要花十年才會實現,實質效益低到令人難以置信,恐怕只會讓反對聲浪更強烈
,服貿協議的成效真是令人懷疑。

一般國際間對外談判,無外乎就是替國內廠商爭取更大商機,排除市場投資障礙,這也是
當初與陸方洽簽經合協議(ECFA)的原因,目標是要拿到比其他競爭對手,在大陸市場拿到
更好的市場攻略位置。

但是台灣的情況相較於其他國家更特殊,國內在政治意識操作下,民眾對陸資來台,始終
抱著欲迎還拒的憂心,負責談判的經濟部,在完成ECFA之後,對後續的談判,過於樂觀估
計,忽略國內對兩岸交流的分歧態度,未能隨著談判進度與外界溝通,結果是協議簽訂後
,反對聲浪排山倒海而來,能怪誰呢?
即使經濟部努力亡羊補牢,近3周以來,瘋狂與產業界展開數十場座談,忙到假日還在跟
業者座談,絲毫沒有喘息空間,但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對服貿協議的印象,就是停留在「
陸資從食衣住行大舉入侵台灣」。

但是,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昨日公布的中經院評估報告,兩岸耗費這麼多人力、物力,行
政部門要應付這麼多惡評,兩岸服務業開放的結果,10年後台灣的GDP最多只增加1.34億
美元,相當於統一超商一周的營收,數字低到讓人無法置信,是開放不具顯著性,或是中
經院的評估有問題?

最奇怪的是,經濟部表示,各產業主管機關會把服務貿議的質化分析,交由經濟部做最終
彙整,於昨晚9點上網發布,但是至昨晚11點多,仍不見蹤影。這般行政效率,顯然行政
部門還沒有意會到在國人對服貿協議的反彈,也還沒有意會到溝通的重要。


3.新聞連結: http://ppt.cc/~4Li
Psychographer wrote:
何謂他們比較需要?還..
我一天到晚都接受到的訊息是台灣的醫生想到大陸行醫,醫療業者想來大陸開醫院
.(恕刪)


目前去大陸的台資醫院, 都還是年年虧損喲!
除非大陸薪資高很多, 去當主管職賣知識而非體力,
否則台灣醫師多數不願意去, 都是被迫去支援的


明明是一堆台灣學生去大陸念醫的一直想回來台灣,
請看波波, 陸陸之前的新聞
bunbunblue wrote:
1.媒體來源: 中時
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昨日公布的中經院評估報告,兩岸耗費這麼多人力、物力,行
政部門要應付這麼多惡評,兩岸服務業開放的結果,10年後台灣的GDP最多只增加1.34億
美元,相當於統一超商一周的營收,數字低到讓人無法置信,是開放不具顯著性,或是中
經院的評估有問題?
...(恕刪)


沒問題, 因為大老闆, 大房東可能增加101.34億美元
小公司老百姓可能減少100億美元

香港簽CEPA後, 看似GDP增加, 但大部分是大陸人來炒樓導致房價, 租金大幅上升,
一般民眾薪資沒實際增加, 貧富嚴重不均,
大陸人到香港搶資源搶學校搶奶粉, 遊樂區都是陸客, 但錢是大老闆賺了

http://www.woman.org.cn/755/news_detail.asp?id=1089

利苑粥面专家,一家经营了42年的老字号食肆,终不敌高铺租,宣布结业。1971年,利苑粥面专家开业时,铺面租金2000港元;十年之后,租金以十倍记,2万元;而仅仅三年之后,铺租又翻了十倍,高达20万港元;而5年之后的2008年,铺租又升至30万港币;2013年一到,店主又被要求加租至60万港元。虽然一撑再撑,但铺租猛于虎,老店也终于“撑唔住”。
每個月要300萬台幣租金, 每個月要賣2萬碗才能交房租, 也就是每天700碗,
給你30秒鐘賣一碗, 要6個小時, 這還不算成本, 算成本後大概每天10個小時是替房東工作,
有哪間小吃店撐得下去

https://thehousenews.com/finance/%E5%88%A9%E8%8B%91%E7%9A%84%E6%95%99%E8%A8%93/

屹立銅鑼灣42年的利苑粥麵店,敵不過貴租結業。臨關閉前,門外見人龍,香港人慨嘆老店一間間結業。

沙膽虹指利苑的教訓,是小生意不是靠生意本身發達,而是靠盤生意養住個舖,最後靠個舖發達退休。沙膽虹分析有點道理,據聞利苑的業主是退休人士,每月收租70、80萬元,或把舖位出售,袋4、5億元,這就是香港式成功。

不過,我認為利苑有另一個教訓。香港租貴,經營環境困難,屹立不倒者個個練得一身好武功,這身武功是環境逼出來。賣雲吞麵賣到下午才夠交租,經營者須絞盡腦汁。我以前也有光顧利苑,近年沒去,為甚麼?為甚麼利苑關閉前才現人龍?我認為是有其他原因,而原因跟利苑的經營手法有關;簡單一句,利苑跟不上香港日益複雜的經營環境。

租舖做生意不是冇得做,但租金不停上升,的確是越來越難做。我看過一個訪問,訪問同是經營雲吞麵的池記,老闆不是呼天搶地投訴租金太貴,而是滿腦子創新主意。


Powerthrusty wrote:
一堆人老是把啥"鎖國" 2個字拿來說嘴 真是無知

看看台積電吧!! 更不用說像我家親戚那種中小企業 早在李登輝時代就去中國海南島設廠了

還有多少台商是雙重國籍 中華民國護照行不通 就拿綠卡出來

台商根本沒有鎖在台灣的問題 問題是在企業本身競爭力


無知..不懂當時時空背景而亂講..

老李在當時"有鎖"去大陸發展的台積電的資金..

不然當時那兩人怎麼會鬧翻..

而一些散體戶去大陸發展也沒有後援後盾..

要從台灣進貨千難萬難,能在那時在大陸發展起來的廠商,哪一個不恨當時的老李政府,而之後阿扁政府更是千刁萬難,就是不給在陸台商支援..

與其用台灣身分,還不如用美國身分來的方便...
我很懷疑反服貿的人真的了解服貿的內容嗎?
又或是不反服貿就會被扣上不愛台、賣國的帽子?

mikaryo wrote:
我很懷疑反服貿的人真...(恕刪)


服貿是正確的政策..但是條約裡對台灣有的是好也有的是壞....
其實反的不是中國服貿.反的是馬英九黑箱作業下的併吞台灣的服貿...
服貿給馬英九做太危險了.. 靠牠早晚ˋ真的會把台灣賣掉 ..
換個人來執政主持服貿 .不黑箱.公開謹慎審議.. 跟中國簽服貿是可行的~

再問有誰知道 ..是誰代表台灣去跟中國服務貿易協議談判簽約的嗎?
或者這只是一份從北京傳真至台北的一紙行政命令?
哪有鎖國呢?
動員戡亂時期哪年終止的?
哪幾任開放對岸農產品嘴多呢?
如果讓朝野協商幾個決定會比較安全嗎?
台灣就是兩黨惡鬥才會產生那麼多問題,今天國民黨的黑箱做業,綠色一點責任都沒有嗎,所以台灣人民要做自己的主人,別再被政黨利用

kantinger wrote:
可不可說說
如果意見不一樣就占領國會
那哪種民主制度呢?
.

可不可以也說說
說人家不想審察就跳過立法權直接通過,這又是哪門子的民生承安診主呢?
五權憲法還是你們的創黨者嘔心瀝血才想出來的,才過100年不久就忘了?
每年11月12是拜假的?
  • 7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