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翻天 wrote:這個是縣政府...(恕刪) 辛苦了,可以下班囉!科科!https://tw.news.yahoo.com/share/c7930008-8573-399c-9f2a-8e9d4fcd766b
crazying2005 wrote:辛苦了,可以下班囉!...(恕刪) 哪新聞標題沒下得很精準,蔡易餘那不是出聲反對吧?綠委要政院釋「殺傷力消息」轟花蓮縣府 只有蔡易餘出聲反對多名綠委與政院官員討論過程中,只有蔡易餘出聲反對,「人民現在不想看中央和地方互打,也許我們展現聖母病一點,用責備語氣唸自己人怎麼通報應該撤離不再多次一點,如果有危險應該每個小時都重複、不斷的要求花蓮縣政府」。人生如戲?只想演戲?
院長這招很厲害,輕描淡寫一句,明說不是追責,但暗指你撤離不力,一錯再錯。現在中央下來視察,先來個下馬威,你花蓮若檢討不出個一二三,自斷手腳,行政院跟你沒完。至於中央怎麼沒處理堰塞湖本身,那已經不重要了,焦點已經成功轉移。
資深媒體人王瑞德今日在《頭家來開講》節目中表示,花蓮縣府表示總共疏散了6843個人,帳面上看起來很好看,但真正收容安置的只有130個人,安排到別的地方依親的有1365人,而自家垂直避難的竟然有5348人,且單單光復鄉就有5345人,王瑞德指出,「垂直避難就等於沒避難」,在一般緊急狀況是可以的,但像是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這種預告式的災難,不應該這樣做,應該是要緊急撤離,否則就會像這一次,有許多災民被困在二樓三樓等待救援,王瑞德還秀出《花蓮最速報》9月22號的報導截圖,表示自己的批評並不是空穴來風,「如果真的都撤離了,就不會有15個人不幸罹難」。馬太鞍堰塞湖釀災!媒體人指花縣府「這舉動」等於沒疏散花蓮災情中央地方誰的鍋?醫嘆「還在口水戰」:劉世芳當初對垂直避難也沒意見沈政男提到,由當時徐榛蔚的回答便知,他們對這類撤離已經相當有經驗,所有撤離計劃都得做到撤離人數一個不能少的計算程度。當時賴清德沒搞清楚,原因就出在有不少人設籍在花蓮,但實際上並未在當地居住,這只有地方政府才能確認,光看報表不一定看得出來。沈政男說,這一次在21日的中央與地方防災會議,賴清德也來了,花蓮縣由副縣長出席,當場也表示徐榛蔚出國,「賴總統有什麼意見?也沒有叫她趕快回來啊!」當時副縣長報告得很清楚,撤離數千人,包括垂直避難5000多人,也就是留在家裡二樓就算數,因此實際遷到避難中心的人數,少之又少。沈政男表示,當場內政部長劉世芳聽了,有什麼意見嗎?也沒有,因為都已經依照避難計劃來執行了;事實上,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也指出,至少已撤離了7、8000人,否則死傷會更大。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天發生溢流,造成光復鄉市區嚴重災情。外界質疑,相關評估為何出現嚴重落差?東華大學防災協力團隊專案經理王維俊表示,農業部在颱風來前找了台大團隊來畫設模擬撤離範圍,要疏散數千人和緊急修改應變場址有很大難度,因此部分採取垂直避難,只有一層樓、靠近河堤的房舍,就要前往光復商工等避難點位。獨/花蓮堰塞湖溢流釀死傷誰之過? 還原「垂直避難」決策過程東華大學防災協力團隊專案經理、台灣災害防救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王維俊表示,本次林保署委託陽明交大監測與模擬撤離範圍,後來為了謹慎起見,農業部又找了台大團隊來畫設模擬撤離範圍,原本一開始模擬的撤離範圍並沒有這麼大台大模擬的結果和這次水災的結果是最接近的,但也因為是颱風來前幾天才做的模擬,要疏散數千人和緊急修改應變場址有很大難度,因此部分採取垂直避難(疏散至二樓或更高樓層)方式,而只有一層樓的、靠近河堤的房舍,就要前往光復商工等避難點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集水區治理組劉忠憲組長表示,9月21日就有針對堰塞湖應變措施和警戒範圍開會討論,當天下午確定了堰塞湖的影響範圍,也有提供相關資料給花蓮縣政府做為撤離的參考。21日有發布黃色警戒單,也有請花蓮縣政府預備啟動緊急疏散的工作,隔天22日早上7點則發布紅色警戒緊急通報單,建請強制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