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4 wrote:
要提告的話,是不是應...(恕刪)
問AI就好了,直接打你臉
在台灣,轉貼謠言可能涉及法律責任,但是否構成犯罪取決於具體情境與行為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要件。以下是簡要分析:
法律依據與構成要件
誹謗罪(刑法第310條)
若轉貼的謠言涉及「意圖散布於眾」且「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可能構成誹謗罪。
要件:
散布的內容必須是具體事實(而非單純意見或評論)。
內容足以損害他人名譽。
行為人具有散布意圖。
刑罰:最重可處2年有期徒刑、拘役或科處罰金。若透過文字、圖畫散布(如網路貼文),刑罰可能加重。
例外:若轉貼內容為真,且出於公共利益或正當防衛,根據刑法第311條,可能免責。
妨害信用罪(刑法第313條)
若轉貼謠言針對店家或企業,捏造或散布未經查證的負面言論,導致商譽受損,可能構成妨害信用罪。
刑罰:最重可處2年有期徒刑或20萬元罰金。透過網路等公開方式散布,刑責可能加重。
轉貼行為的風險
未查證即轉貼:若未核實內容真偽就轉貼,特別是在公開平台(如社群媒體、PTT、Dcard),可能被視為有意散布不實訊息,增加觸法風險。
公開性:網路發言屬公開行為,與私人日記不同,需為言論負責。
民事責任:除了刑事責任,受害人可能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名譽損失。
實務案例與建議
案例:若轉貼未經查證的負面評論(如指控某店家欺詐),可能因妨害信用罪被起訴。
建議:
轉貼前應查證資訊來源,避免散布未經證實的內容。
若不確定內容真偽,可避免公開分享或明確標註「未經查證」。
若涉及糾紛,建議諮詢專業律師,了解是否構成犯罪或如何應對。
結論
轉貼謠言在台灣可能構成誹謗罪、妨害信用罪或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等,具體是否觸法需視內容、意圖及後果而定。若你正因轉貼謠言而面臨法律問題,建議聯繫專業律師(如免費法律諮詢03-2200161)以保護自身權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