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按照大陸的政治經濟學理論來說,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為現在大陸的經濟已經佔據優勢地位,所以文化領域的發展也會受益於經濟的發展,例如吸引更多的人才(台灣藝人來大陸發展),提供更好的傳播手段(抖音、愛奇藝、騰訊),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美國文化之所以能比法國文化影響力更大,其本質來說也是美國的經濟基礎。幾十年前,大陸落後於台灣,所以台灣的文化,包括流行音樂、電影電視,乃至文化書籍和生活方式都會影響到大陸,大陸70、80世代的人對台灣有良好印象,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受到了文化的影響。
我也常常看美劇,日本動漫,難道我就會認為自己是美國人還是日本人?說真的,若要去中,麻煩先處理那些宮廟文化,習俗之類的,語言跟文字大概就沒辦法了,所以要真正切割中國文化,想也知道不行,抗中去中喊得很大聲,實際也只能搞些小動作而已
Juliance wrote:由台灣本地產生的流行文化有哪些? 吳宗憲不夠台嗎?康熙來了、我猜、流星花園紅了一陣子鄧麗君費玉清羅大佑齊秦王傑周杰倫被奉為華語流行經典,"愛拼才會贏"連北京爺兒們也會哼一段。1970~1980年代的民歌、瓊瑤劇曾經風靡後來的動力火車、SHE、蘇打綠在對岸也小有名氣的蕭敬騰伍佰五月天更是大咖。影劇方面,幾年前賽德克巴萊、我們與惡的距離也成功引起話題。臺灣的遊戲產業鼎盛時期,仙劍系列、軒轅劍系列、大富翁系列更是一代人的回憶。臺灣娛樂產業到了2010年代才正式沒落,陸劇陸樂陸綜陸遊才全面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