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台灣有沒有本錢種電?

漲翻天 wrote:
所以現在儲能概念股也(恕刪)


電力10%
現在是建了多少儲電站了?

有?還是沒有?

有的話怎麼補10%,規模有多大
沒有的話,說那麼多有啥用


現在台灣不是只有10%的問題
這兩年貿易戰逼出來轉到台灣設廠的未來電力要哪來
而且現在疫情還沒有觀光客
要發展觀光的台灣,未來有沒有足夠的電去發展觀光

有電才有經濟成長
台灣是海島型國家,土地面積不大,能源政策失敗,沒有鄰居可以拉電線救援,大家只能節約能源過日子
台灣現在就是有新車不開,只開著效能不彰的老車踩著自行車,精神勝利好減碳好環保,火力大開哪來的減到碳?

電動車應該要採離峰充電模式搶離峰多餘電量,但現今根本沒這回事,就只是賺錢一途減碳只是附帶的,何況還不見得減到碳。
我砲故我在
Emma0425 wrote:
老馬執政時是民進黨某(恕刪)


所以老馬應該就直接啟用核四
漲翻天 wrote:
所以老馬應該就直接啟(恕刪)


馬英九確實有商轉核四計畫喔
但還沒商轉就換黨執政了
之後就胎死腹中


2011年11月3日競選連任馬英九宣布了最新的能源政策,在電力不虞匱乏、電價不上漲、以及不違反政府減碳承諾的前提下,政府將確保核能安全、營造綠能與低碳排放的社會、逐步淘汰核能發電達到「非核家園」的終極目標。具體作法為現有之三座核電廠不延役、核四於2016年商轉、核一廠提前於2016年除役、擴大再生能源發電系統的建構。


另外一篇新聞說到
對於核四何時商轉,台電董事長黃重球22日強調,2014到2015年可能性都不高,最快要到2016年,才可能商轉。

核四安檢報告將在6月出爐,據台電方面透露,安檢報告完成後,預計9月向原能會提出裝填燃料申請,之後要到2014年底,才能取得裝填燃料執照,接著便是為期1年餘的試運轉,因此最快也要到2016年,核四才可能正式商轉。
減碳既是必然的目標
我覺得種電肯定是必須的趨勢之一
什麼都不做反而讓綠能推展停滯不前
或許之後技術更新,還有我們意想不到的發展
不可能短期內完善或單靠某個環節或能源達到理想值
趨勢當然是趨勢
其實無論藍綠,在任內的規畫都是朝這個趨勢走
差別是走的速度多快
馬政府2025預計是離岸風電3GW, 蔡政府是5.7GW

誰對?誰錯? 這個就要看你從哪個角度想了
因為這牽涉到經濟因素
電廠投資動輒20年起跳
一年多支出10億, 20年就多支出200億

而無論太陽能或風電,其建造成本都是逐年降低
特別是離岸風電, 因為技術的成熟, 這幾年單位成本降低的速度非常快
你要在現在多建幾GW,沒問題,代價就是你的電價成本負擔就會較未來多一些

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透過科學的量化來討論
但問題是牽涉到政治議題, 科學就得到旁邊玩沙了

為何蔡政府訂的2025再生能源比例是20%? 而不是15%或是25%
這有經過科學的模型分析與討論嗎?

目前得到最普遍的說法是,
會訂20%就是要取代核電退場後的碳排
而這明顯就是政治決策,
也就是取代核電->需要20%佔比->原先的離風3GW不夠要到5.7GW, 太陽能要到20GW
人民因這樣要多負擔多少電力成本不重要!
對工商業的影響多少不重要!

我比較在意的其實是這點
你政策非核沒問題, 但你要告訴大家非核要付出什麼代價!
而不是決完標後付出高單價的再生能源,
然後還在宣傳中午有多少負電(高電價成本電力)可以拿來抽水作儲電

以蔡政府最喜歡舉的德國為例, 他們無論是非核或是極力發展再生能源
都是很清楚地告訴民眾必須為此付出超高的電價負擔
讓大家都有共識地願意為減碳盡自己的一分力
(德國近年來的用電是逐年降低的)
niaba wrote:
綠能如果慢慢做很多科(恕刪)


您有統計一下目前真的一定需要的綠能有多少嗎?
2025年需要的綠能有需要用到 離岸風電5.7GW?, 太陽能20GW?
如果真的需要, 那這些高價電都被大企業買去了
為何政府還說2025年電價會漲3成?

需要多少再生能源才能滿足大企業需求
這是可以大家坐下來討論的, 之前馬政府規劃的3GW不夠,
可以再增加沒有問題
這是我前面說的, 發展的速度可以透過科學的量化來討論

我反對的是以政治的方式,直接就訂一個奇怪的目標
然後死趕活趕的不惜代價(並且沒有讓民眾了解應負的代價)
就是要符合那個既定的目標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