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刺針換無人機很划算啊。
所以兵推結論很正確,刺針要多買些。
軍盲不愧就是軍盲一點論述都沒有,對敵方來說可以不用損失人命的狀態下換取消耗你一枚導彈和暴露發射導彈的位置,損失一架無人機很值得,因為你把寶饋的導彈每打掉一枚那損失高價值載具的機率就下降一點,你從來沒有考慮過你說出的話有甚麼後果?
Dwing wrote:
對了台灣評估一輛M1A2坦克的整新車「全配」,估價約900萬美元
https://udn.com/news/story/6844/3966237
"翼龍"的價格遠比美國或以色列製造的無人機便宜,售價不到100萬美元,卻能執行很多同樣的任務。憑此優勢,"翼龍"可以輕鬆打動外國客戶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military/qbbeg9g.html
看來老共無人機 便宜M1A2 不少
中華民國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表示說個笑話 ,美製刺針改由台灣中科院製造
中華民國台灣一次造個30萬中科院枚刺針飛彈
便宜又好用

胎死腹中的「天戈計畫」-台灣研發人員攜行防空飛彈未成秘辛(下)
1853台灣武器研發秘辛
當陸軍提出購買RBS-70飛彈計畫時,已透過新加坡 以商購方式代中科院採購1組RBS-70飛彈系統(含瞄準儀和模擬器各1套和20枚飛彈)和1具長頸鹿雷達,供研究發展用,因此陸軍認為繼續採購也無問題。當時陸軍砲兵學校還派了3名軍官,配合中科院「天戈計畫」研究小組人員赴新加坡 受訓一個月,回國後還提出一份「天戈計畫」戰術研究報告,詳細分析RBS-70飛彈的戰術效益。
「天戈計畫」喊停的變數有二,一是美國出售欉樹飛彈,另一則是中科院研發人力不足。
郝柏村對陸軍「陸軍野戰防空戰備整備構想」簡報裁示中,曾出現「欉樹飛彈與RBS-70飛彈在功能上屬同一類型,為簡化飛彈種類,既已決定發展RBS-70飛彈,即不宜續購欉樹飛彈」的看法。顯示,郝柏村將人員攜行的RBS-70飛彈與車載機動的欉樹飛彈,視為同一等級的防空飛彈。1983年2月8日第84次軍事會談中,中科院向蔣經國總統簡報「國軍武器系統中程發展構想」,會後蔣經國指示,「天戈計畫」檢討中止。因為當時中科院集中人力和資源,投入天弓飛彈、IDF戰機和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的研發,因此無法兼顧「天戈計畫」,只好取消。這批RBS-70飛彈最後去處是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即中正理工學院)兵器系統中心。唯一的RBS-70飛彈發射架即陳列於兵器系統中心展示館,另外,校園中的兵器公園也有陳展一枚RBS-70飛彈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