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ECFA終止? 國台辦:維護好兩岸關係協議才能執行

產銷失衡年年有
去看一下國民黨執政時期也是年年有產銷失衡
不只農產品會產銷失衡
工業產品也會產銷失衡
沒有一種行業是穩賺不賠的
在全球生產供應鏈百年變遷過程中,台灣角色始終鑲嵌其中
在中國崛起的磁吸效應下,處在台灣的傳統夕陽產業自然選擇西進,雖然李登輝早已看出台灣產業過度依賴中國市場所產生的「空洞化」的國安危機,陳水扁也試圖經由「積極開放、有效管理」與「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政策,平衡兩岸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

但在馬英九執政八年期間,卻全盤接受西進與鎖進的政策,更加劇了台灣淪為中國半邊陲或代工的角色,不僅遠離高附加價值的歐美日經濟產業鏈,也讓兩岸買辦與國安大門門戶洞開。這可從馬政府兩岸簽署ECFA下意圖取代服貿與貨貿,甚至在一中框架下加入RCEP閃躲CPTTP等作為中得到驗證。這股傾中的高潮直到太陽花學運爆發後才嘎然而止,而重新執政後的民進黨政府,則再度採取類似「新現實主義」的策略予以平衡。

有趣的是,當年沒有出走到東南亞與中國市場的台灣產業,也在政府的協助下進行產業轉型與升級,除了產官學的有效連結下,同時也有類似前一波經濟起飛的「科學園區條例」與「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使得台灣逐漸走向以半導體、資訊產業為主的出口貿易型態,在全球化中逐漸往「區域核心」的角色邁進。

台灣在全球生產供應鏈中握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這是無形的財富,更是重要的戰略資產,澳洲記者克雷格艾迪生(Craig Addison)2001所撰寫的《矽屏障》生動描述了這個客觀事實,這也是蔡英文近日再度以「矽盾」(Silicon Shield)形容台灣經濟地位的原因。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