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台灣的案例增加!若篩檢量不增加,是否變成可防可控的假象嗎?

Lannisters wrote: 要不要把你的健保卡剪掉算了?.(恕刪)
怨念聚合體 wrote:
只要驗少一點,確診數...(恕刪)

你覺得有驗的很少?
送驗人數乘以2才是檢驗量喔,
假定有這麼多人染病未確診,那個醫院早就跟武漢的醫院一樣塞爆了。

再說從過年前以來,手上有口罩的戴口罩(口罩產能低到不行),能洗手的洗手,這樣光是在流感人數已經看出降低的趨勢。

而國內人傳人與接觸傳染的病例,很幸運的沒有擴大到一發不可收拾,但導致有些人對於防範病毒是用防範『中邪』的態度在處理

我們還被中國嫉妒到要在微博投票我們每天新增多少,你不覺得這樣被嫉妒很奇怪嗎?

如果要提到連續三天一共24例的旅遊確診,只能說出國去玩卻忘了防疫,我人在國內我沒有準備乾洗手或消毒液這兩個東西不見得適合直接噴在手上,吃東西前還有有機會我一定去用肥皂洗手。那你看台灣有多少人這樣做,台灣已經把手部清潔當作吃『補藥』在處理了。

只能希望不要有大規模的人傳人出現。
戴口罩勤洗手。
jeel54321 wrote:
快篩試劑大陸已上市 24...(恕刪)


準備好方倉醫院,收治輕症。
Mobilco1 wrote:
記者問:歐美每天出現(恕刪)


真話總是令人激動
Mobilco1 wrote:
記者問:

歐.
.結果陳部長一聽到"假象"兩個字就發狂!而記者問的問題在於如何評估篩檢量!.(恕刪)


還是覺應該找 公衛 專業 來指揮,

動不動 就發狂,就是能力不足,
不能自信。
Xho5 wrote:
感染新冠肺炎的典型症(恕刪)


很簡單的模型問題。
你面對無症狀帶原感染者, 台灣有沒有可以去查新聞稿這些案例有幾例。

當你無法提出適當篩選條件去做風險分類以防止醫療崩潰時,
唯一兩件事就是暫時國境封鎖,不然就是社區採檢.

因為以簡單SEIR模型來看,要阻擋S變遷為I的途徑, R0已經固定, 唯一能減少的方法隔離。
而隔離在國境,再者就是社區檢疫, 再做隔離。 不然沒辦法將R0消除掉。
這是院內感染防治,與公共衛生著眼不同之處。對於隱性帶原者進入國內,是會因為傳播途徑不同造成追蹤斷點。這尤其在帶殼的病毒尤其困難。 因為接觸無法追蹤,你無法完全掌握每一個足跡點上有多少人
摸過病歷摸過的地方。

但是,應變官莊人祥指出,除了尚待臨床診斷的個案以外,目前確診病例中,輕症加上輕度肺炎者占逾8成,重症比例偏低;若單看肺炎症狀而言,輕、重度肺炎症狀的病患共占34.61%,其餘高達6成5的比例,未出現任何肺炎症狀的患者。



注意無症狀15%, 要怎麼篩檢? 與隔離停止R0乘下去?????

而目前須合社區監測通報建議採檢對象條件,包含:
1.發燒/呼吸道症狀個案,且14天內有國外旅遊史或接觸史。
2.發燒/呼吸道症狀群聚現象者。

以條件一與條件二來分析, 條件一如同一月,二月配置。 條件二是群聚現象開始後。
當你用了這兩條件要如何處理無症狀15%??

陳副總統介紹:他和兩位外孫算出如果沒隔離,一個被感染的同學會傳給3個同學,傳染病就會是1傳3,3傳9,9傳27,傳到第10遍,就高達59049人;但如果每次被感染的3個同學,都有1個被隔離,兩個沒隔離,傳到第10遍,人數就只有1024人。

所以台大公衛二月份就呼籲過, 要主動去取樣做監控。

你不入境全先隔離,或全採樣, 完全篩出這15%, 又不願意在社區主動採檢,難到是在把副總統說的話當耳邊風???

所以很矛盾阿!

更何況,別棟樓提到 :
病毒存活在倖存患者體內的時間中位數(median duration)為20天,最短的天數為8天。最令人震驚的是,在某些情況下,該病毒存活在倖存者中的時間可長達37天。

條件一,條件二如何處理???
都說武漢病毒傳播力超級強,其實個人有個疑問的就是...當高雄市那位金巴黎的台商染病後,也才一位接觸者感染,他是在舞廳翩翩起舞、交際應酬,竟然只有一位受感染,這是不是說明了高雄市的人民抵抗力超強,還是說那個舞廳有自動隔絕病毒能力???
aavicky wrote:
還是覺應該找 公衛 (恕刪)


也不是, 因為模型觀點不同。
現在還是SARS經驗包袱。

適時的換指定打擊會比較合適。 因為每個人觀點不同。
但是關係到一個國家興亡, 反而要把觀念與過去經驗更積極整合。

這是國際上每個國家都難以處理的事, 表示不是考100分都可以處理的好。
將防疫等級拉到陳建仁,是對對手尊重, 而不是再說阿中有什麼問題。
因為阿中已經考100分了!
macross_sato wrote:
也不是, 因為模型觀(恕刪)

考試都還沒考完,就打100分了。。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