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eryville wrote:
想知道有沒有料是嗎?...(恕刪)
我的意思是你我都不是這方面的專業,那你聽人說的怎麼分辨?
就像高手過招一樣,外行人看來好像都一樣,
真有興趣就去好好修課再來評論人家,現在好像一堆外行在那叫陣,
拿出來聞香,結果呢?也聞不出個所以然來,人就謙虛一點吧,
不懂的事就少說,嘴巴不講沒人會當是啞巴,也不要就相信那片面之詞,
世上很多不見得都是真理的事,有些可能過下個世紀都有可能推翻,
今天就是她是蔡總統,才會一堆反對她的人在那隨之起舞,
沒有的話,若今天是蔡教授,會有這麼多人無聊在那看這事,
最多證書與論文公開都有大概就結案了,
這事走火入魔下得利絕對不會是藍營,藍營反而應該更低調觀戰就好,
若不察捲入此風波絕對損傷!
nwcs worte:
台灣大家比較孰悉,至少要有10本以上的裝訂本,但那是在確認通過審核之後再繳交,一般流程是:
1.完成研究和撰寫紀錄和做成論文
2.要先給教授看過批示修改:此時會有手寫+補強註記,小英現在給人看的應該是這一份
3.依教授要求修正論文
4.教授先審過關
5.論文定稿
6.影印裝訂5本以上(一定要多印,避免送審過程弄丟或毀損)
7.把裝訂本送審
8.口試給修正+補強意見:這部分比較少見,一般是教授看完應該就沒問題了,除非是紀錄數字有誤或邏輯推論明顯不合理,不然不會打臉教授,當然也不會進入口試
9.依委員要求修正論文
10.口試過關,論文最終定稿
11.照最終定稿加印,依照教育主管機關標準送藏(本人+系所+校方,這三方是基本收藏處所),每次至少要送2本,當然也要狗腿的送給口試委員+教授+協助論文者各1本做私人紀念收藏.
12.收藏機關列入學術論文索引及館藏名冊
13.有些會依校方或教授推薦或個人意願,投稿國際學術刊物,甚至要公開發行,所以你偶而會在書店看到論文的書.
所以會多印幾本給校或系供取閱收藏是合理的作法,自己的不見了,校系應該還會留個幾本,沒紙本也該有掃描電子檔.
你把上面流程跑一遍,就知道要搞丟論文有多困難,大家為何吞不下去了,這也是小英要解釋清楚的地方,但要合理,不能硬凹,一生心血最怕被人冒用,這時你要如何證明自己是首創?
kennychu123 wrote:那就叫你或是挺英的
我的意思是你我都不是...(恕刪)
拿出自己的博士論文來聞香
看看是不是和小英一樣
博士論文裡還給我手寫加註,也沒裝釘
只要小英跟大家一樣
誰還有意見?
這檔事還需要專業或專家?不要笑死人了
還是有相關系所還是資格認定考試,是在做論文真假專門鑑定課程和資格考試的
說大家外行
不知你是否可以指出有哪一個專家才是內行的?
這種事不需專業只要用常識判斷就可以
還是全台灣除了小英都沒人念過博士?
照慣例判斷有這麼難嗎?
我是認為學歷是真的,但取得學歷的過程,在博士論文這一部分,的確有許多爭議!過程如果有疑問,你也不能怪大家對結果產生懷疑!
這件事已經鬧大,現在我跟一些朋友同學見面就是問,你的論文還留著吧?我的大學同班同學目前是某國立大學系主任,也是被老同學嚴重關切,你可別丟臉,教出這種博士論文還能過關的學弟妹!
也難怪呂副這種喝過洋墨水的會森七七,我好歹也唸過哈佛,你是把老娘莊孝維....
kennychu123 wrote:
我的意思是你我都不是這方面的專業...(恕刪)
~



現在大家爭執的是【程序問題】,好比:論文到底有沒有交?先交論文再拿學位,還是先拿學位再交論文?...,不是【實質問題】,好比:論文到底寫得好不好,值不值得1.5個學位?...~
要不然小英大可甩個:「啊恁攏袂曉啦~」就解決了,哪會像現在搞得亂七八糟~
kennychu123 worte:
真有興趣就去好好修課再來評論人家...(恕刪)
在台灣各系所出來的碩博士,學校比LSE好的有之,學校比不上LSE的有之~
取得學位的共同流程應該都差不多,就算內容可能不咋樣,人家也是依照一般流程取得學位~
敢問,這跟是否為法律+經濟專業有啥關係?~
護航成這樣,基本上是失敗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