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4112 wrote:
請問您有兩邊的地質...(恕刪)
你的信息是有問題的。
1、地熱,高黎貢山根本不遜於能高。
高黎贡山越岭段位于地中海-南亚地热异常带,为区域性高热流区,区内高温沸泉、热泉、温泉、硫磺喷气孔等数量多、密度大,除受构造控制外,还受地形地貌条件的制约。高地温对工程建设具有极大的影响,如:位于金沙江断裂带的娘拥水电站1#施工支洞在施工过程中即受到了高地温的影响,该支洞地面高程约3060 m,长295 m,出露花岗片麻岩和砂岩夹板岩,2008年4月24日进洞,岩体温度30~50 ℃,每进洞10 m,岩温增加1 ℃,最高达78 ℃。
调查表明,高黎贡山越岭段内出露温泉群123个,水温20~102 ℃,其中低温泉(20~40 ℃)85处,中温泉(40~60 ℃)25处,高温泉(60~95 ℃)12处,沸泉(>95 ℃)1处,主要集中分布在怒江河谷、高黎贡山转折端、苏帕河流域、潞西-遮放盆地及腾冲-梁河-攀枝花硝塘等五大区域,温度最高的为龙陵邦腊掌温泉(见图 4),泉口温度102 ℃。线路比选区穿越多个地温热泉发育区,在深埋长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高温高压热水(汽)及高温岩体等热害问题。
2、埋深,埋深早就沒有技術障礙,這不是難點。
中國在1980年以前就建設了最大埋深1650米的成昆線關村壩隧道,1980年以後,修建的隧道越來越多,長度月來浴場,埋深也增大。如錦屏電站引水隧道最大埋深已經接近3000米,西康線秦嶺隧道最大埋深1600米。
高黎貢山隧道地理位置特殊,位於喜馬拉雅地震帶,地質條件複雜,具有「三高」「四活躍」的特徵,施工難度高。隧道穿越高黎貢山南延段,屬高黎貢山古生界變質岩緊密褶皺和花崗岩體高山區,山脈大體為南北走向,地表溝谷縱橫,山河相間,地形起伏大。隧道進口位於怒江大峽谷西岸的懸崖峭壁上,隧道出口從1,100餘米深的地下穿過龍陵縣後進入芒市境內,出口處山體陡峭,屬凹子地古滑坡體地層。由於芒市壩平均海拔在640米左右,遠低於臨近的龍陵縣,使得隧道需要從山底無間隙貫穿,隧道施工將穿過18種不同的岩層、19條斷層,其中2條為活動斷層,存在高溫熱害、突水突泥、岩爆、岩溶、蝕變岩、高地應力造成的軟岩大變形、斷層破碎帶、節理密集帶、高烈度地震帶、放射性物質、有害氣體、滑坡、偏壓、順層等工程技術難題,為攻克諸多工程難題因而產生了38項科研成果,被譽為鐵路隧道建設的「地質博物館」。
根據地質勘探報告,高黎貢山隧道地層種類高達18種,穿越19條斷裂帶。作為中國第一條穿越橫斷山脈的幹線鐵路隧道,高黎貢山隧道僅進口段就穿越18種岩性、12條斷層,出口段則穿越8種岩性、7條斷層,即便24次選線、3次完善設計,面對世界級的「三高」挑戰。
高地熱。 隧道地處活躍的地熱水環境,有4條導熱斷層,堪稱高溫熱害嚴重。 「周邊有溫泉上百處,深孔鑽探實測地下水溫最高達102攝氏度,足以使施工現場像桑拿房一樣難熬。 」
高地應力。 高黎貢山隧道最大埋深1155米,應力集中,容易發生輕微或中等岩爆。 「高黎貢山位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縫合帶,山裡每一塊岩石都算得上‘壓力山大’,而且越是深埋的區域,壓力就越大。 一旦打破了原本的受力平衡,岩石就可能爆炸,對施工裝備和人員的損害難以估量。 」
高地震烈度。 隧道位於滇西南地震帶,地震活動強度非常大,頻度高,僅斷層破碎帶就要穿越16個。 高黎貢山隧道所處區域是地質監測的重中之重,稱得上‘地質博物館’,施工難度極大,風險極高,具有很強的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