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其兔 wrote:
基礎建設有兩派說法:...(恕刪)
人口不會平白無故變多,第一點就不成立了,少子化不解決,多數人仍然會集中在大都市謀生,企業要找人才,不可能到鳥不生蛋的地方,生育補助、社會福利不改善,現階段這些建設真的是用錯地方,錢要用在刀口上,台灣又不大,交通建設不是最急迫的,政府要搞清楚輕重緩急。
kingshe wrote:
人口不會平白無故變多,第一點就不成立了,少子化不解決,多數人仍然會集中在大都市謀生,企業要找人才,不可能到鳥不生蛋的地方,生育補助、社會福利不改善,現階段這些建設真的是用錯地方,錢要用在刀口上,台灣又不大,交通建設不是最急迫的,政府要搞清楚輕重緩急。





kingshe wrote:
你說到重點了,有學校的地方確實是工商業容易聚集的地方,但是還是跟少子化離不開關係,學生越來越少,勞工也越來越少,社會傾向孩子唯有讀書高,讀大學讀碩博士,不得已只好離鄉背景,然後習慣了當地的生活,自然而然畢業後就在都市找工作,鄉下發展的問題還是一樣……
這是長久以來社會的共業,長輩都想要子女讀大學,認為技職學校低人一等,反觀歐美,反而比較一視同仁,認為即使是技術員也是可以有所成就…
比如說,如果你的智育學業成績能夠考上台大醫學、法律,然後你想去踢足球或作黑手,有多少長輩會認同?!最後為了現實的問題:錢。 還是不得不妥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