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資料來源工業4.0(英語:Industry 4.0、德語:Industrie 4.0),或稱生產力4.0,是一個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計劃[1]。又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2013年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及科技部將其納入《高技術戰略2020》的十大未來專案,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用來提昇製造業的電腦化、數位化和智慧型化[2]。德國機械及製造商協會(VDMA)等設立了「工業4.0平台」;德國電氣電子及資訊技術協會發布了德國首個工業4.0標準化路線圖。德國機器人展所謂的4.0目標與以前不同,並不是單單創造新的工業技術,而是著重在將現有的工業相關的技術、銷售與產品體驗統合起來,是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和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型工廠,並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以及商業夥伴[3][4],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其技術基礎是智慧型整合感控系統及物聯網[5]。這樣的架構雖然還在摸索,但如果得以陸續成真並應用,最終將能建構出一個有感知意識的新型智慧型工業世界,能透過分析各種巨量資料,直接生成一個充分滿足客戶的相關解決方案產品(需求客製化),更可利用電腦預測,例如天氣預測、公共運輸、市場調查資料等等,及時精準生產或調度現有資源、減少多餘成本與浪費等等(供應端優化),需要注意的是工業只是這個智慧型世界的一個部件,需要以「工業如何適應智慧型網路下的未來生活」去理解才不會搞混工業的種種概念。第四次工業革命可以實現的時間,各方說法不一;德國電氣電子及資訊技術協會的會員中只有四分之一認為2020年前會有大規模的實施[6],而工業通訊標準、安全性和人員培訓都是較大的問題。個人理解, 工業4.0 是將工業生產與消費者需求整合,所以是針對某一種產業進行客戶需求分析,然後調整產品規格以快速應對市場.所以要有產業針對性的市況大數據收集方式, AI判斷需求變化, 工廠產線根據客戶需求去調整因應再自動化生產.這中間每一個環節都很專業, GM要做"工業4.0", 不知道他想從哪個產業或方向進行?
陳其邁選市長還是選廠長?工業升級,在有錢的企業不需要市長開口早就規劃進行,執政者如果要工業4.0,只能從土地、稅賦、和補助來吸引廠商或實驗室。還是回歸到最根本問題,市府錢從哪來?勞方哪裡去?資方升級好談,勞方轉行很困難。如果人家就是不來要怎麼辦?工業革命自從發生後工業升級就沒間斷過。首當其衝的永遠是人,在此強調是活人。歐洲許多城市無法撐過一波又一波的升級,獲利的其實只有大企業主,結果就是人民被迫到更大城謀生。而當然企業一旦工業化之後,就是已經掉入必需不斷升級的深淵。而這些發展過程中只是不斷淘汰中小型廠商。大廠如果沒品牌歷史支撐也面臨倒閉。當一個城市沒人沒廠又沒個好市長的時候,就只能變鬼城的命運,至今不能翻身的都還看得到。即使當初再美再先進的建築或設備,終究會變廢墟。而這年頭被淘汰的人工智慧速度會比想像中更快!簡直會變升級煉獄。如果站在企業主的角度,夠本錢當然會投資升級,人事風險因素減少,又能提高效率,何樂不為。但是當地政府要給我的條件是什麼?除了上述的土地稅賦補助之外,我要水電供應穩定,氣候不會一直劇變.....最重要的是政治不動盪地區。不然三不五時恐攻駭客,或是選舉奧步之類的,我有幾條命可以被這麼搞。民進黨老說中國網軍機器人影響台灣選舉,這會兒又不怕人工智慧被網軍癱瘓?!妙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