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台蕉價崩又被菲蕉打趴!蔡政府不敢說的真相...

coffeejulice wrote:
蔡政府上台,大家都理性了許多
蔬果價崩,檢討農民
電力不夠,檢討人民
漁船被趕,檢討漁民
勞工過勞,自己有病

這在馬19時期根本不會發生的,直接要馬狗負責
台灣在空心菜帶領下,唯一的好處就是懂得被檢討


當年李國鼎不管怎麼努力
都被說國民黨的黑手要申向蕉農
....
那現在不就更慘
一定被說藍綠惡鬥、置農民於水火
.....
李國鼎如果還活著,一定很無耐,,「我只想讓世界吃到台灣香焦、看見台灣的美好」,沒有互鬥,只有被鬥...
現在的朝野,根本就不食人間煙火 ,要促銷水果只會靠媒體形象促銷,根本沒有實際作為,目前是畢業典禮的旺季,為何不能將又大又肥又美的香蕉、 鳳梨、芒果、荔枝等季節水果包裝成會場佈置,既有療癒的效果又可以提供與會的家長與學生一同享用,這不是國內促銷宣傳最好的模式嗎?其他的可以舉一反三啊,呆。
當都樂都已經進來整合我們的果農,我們還是一盤散沙,

連個農業都如此,更不用談其他「大事」。


JasonQ wrote:
台農發的問題在於兩個:
1.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等到快要爆量才開始牽線進行外銷,缺乏長期穩定的交易模式。


2. 政府成立的企業會有與民爭利的問題

台灣農業需要類似紡拓會之類的組織或是單位,在事前就整合製造商(農民)以及貿易商(農企業),長期耕耘外銷市場。


以台灣的貿易環境,很難在關稅上跟其他國家走在相同起跑點。但是,台灣的農產品卻很適合走中高價位的農產通路。

舉例來說,都樂為何在台灣設立公司還跟台灣農民契作農產品?

不就是因為台灣的農產品可以符合對方對品質的需求嗎?

更有趣的是,農民可以種出符合7-11要求的商品,卻沒辦法在交貨模式上符合7-11的需求,但是透過都樂交易就可以?


只不過,如果農民走中高價位產品外銷,到時候又會被國人嫌棄說"只留爛貨在台灣給台灣人購買"...
...(恕刪)
今天才一個大盤商要提高香蕉收購價

馬上被其他大盤商派人給圍毆


這是國家的錯???

lordkon wrote:
今天才一個大盤商要提高香蕉收購價

馬上被其他大盤商派人給圍毆


這是國家的錯???...(恕刪)


之前都更說建商民辦不好,建商黑心,要公辦都更,

農產品通路可以比照辦理阿,

有弊端不處理,誰的問題,

不過公辦都更沒見到成果。



suyasei wrote:
你要不要先查一下。
不要跟我說第一市場不是北農的。
查詢日期:107/06/01查詢類別:1.場內拍賣行情果菜別:水果市場別:第一市場


北農是個拍賣的平台這樣很難理解嗎?
提供交易的場所,
讓買家賣家雙方進行公開的拍賣喊價完成交易,
然後收取處理費,場地費等維持營運,
賣家就是農民,或是代農民處理的青果社與販運商等等,
買家就是零批商,店家,機關單位,學校等等,

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
並非直接收購農民的蔬果,
再轉賣或拍賣獲利的.

台灣各地都有批發市場,
讓買賣雙方進行交易,
批發市場不是直接收購農產品,
然後進行拍賣的,

一些民意代表與媒體沒有查證亂扯一通.


Erichuangtw1980 wrote:
還是要面對真相解決,...(恕刪)
很多人還活在阿公的回憶裡,殊不知外面已經進步到另一個世界了
三等公民 wrote:
很多人還活在阿公的回憶裡,殊不知外面已經進步到另一個世界了...(恕刪)


媒體八卦化 + 政府「民粹」化 = 愚民政策
JasonQ wrote:
台農發的問題在於兩個:
1.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等到快要爆量才開始牽線進行外銷,缺乏長期穩定的交易模式。
2. 政府成立的企業會有與民爭利的問題
台灣農業需要類似紡拓會之類的組織或是單位,在事前就整合製造商(農民)以及貿易商(農企業),長期耕耘外銷市場。
以台灣的貿易環境,很難在關稅上跟其他國家走在相同起跑點。但是,台灣的農產品卻很適合走中高價位的農產通路。
舉例來說,都樂為何在台灣設立公司還跟台灣農民契作農產品?
不就是因為台灣的農產品可以符合對方對品質的需求嗎?
更有趣的是,農民可以種出符合7-11要求的商品,卻沒辦法在交貨模式上符合7-11的需求,但是透過都樂交易就可以?
只不過,如果農民走中高價位產品外銷,到時候又會被國人嫌棄說"只留爛貨在台灣給台灣人購買"...


台農發 已經要跟台糖租土地種香蕉了,
爆量才去找通路這都太晚了大家都知道的,
台農發是說不會回銷台灣,
但是一定會影響到外銷,
問題是蕉農內外銷並沒有區隔與限種,
外銷受影響必定又內銷,
還是會打亂內銷市場,
根本還是要像都樂,
人家是有規劃性的種植,

台灣蕉農是屬於盲目式的種植,
農委會只能道德勸說,
香蕉永遠是賣越多搶種越多,
沒天災當然年年爆量.
最近假照片風波用2007公視我們的島,
到了2018年,
情況還是一樣.

農委會好像不能強制限種,
如果讓市場決定,
未來蕉農加入契作應該會越來越多.

像那個高雄鳳梨伯,
種50甲鳳梨,
50甲是嚇死人的面積,
但是看起來根本是通路不明的情況下拼命種,
因為他說他只知道要種鳳梨,
政府要幫他找通路,
這種盲目式種植都是產量過剩的隱憂.

透過都樂交易就可以?
都樂的管理方式與營運方式不同於台灣蕉農的方式,
這有報導可以查.
例如在香蕉園的運輸是用流索吊著運輸,
相較於一般用動力車或人力車載,
可降低碰撞損失.

台灣香蕉都是用電石催熟,
自然熟容易爛掉,
都樂是用低溫恆溫慢慢熟,
好像要7天吧,
成熟都是漂亮的金黃色,
加上有一點點瑕疵就打掉,
所以賣相極佳.

Erichuangtw1980 wrote:
我們的農業技術難道...(恕刪)
謝長廷到底整天在幹嘛,駐日代表,實在一點作為都沒有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