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ting wrote:
1974年不連僑生...(恕刪)
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眉角
當年是有倒扣的 現在的人很難想像那種複選五取三 答對兩個答錯一個是幾分 ?
我後面二十年的學弟妹還是有複選倒扣 不過情況很不同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4877
四年級時代的倒扣 是十題裏面七題都是"廣通渠"這種陷阱
那年代如果某一次聯考是只有十之六題有機關 那通常是有一位哲學系的老頭入了闈場(finger crossed)
而且 窮人家不見得能一再補習去拼每年兩成多的錄取率
https://udn.com/news/story/6925/2631580
樓主的標題代表他的年紀騎馬比我小兩輪 所以他很難想像
我第一志願
當年我們班做十年前的聯考數學試題 七成做到一半哭出來
這還是甲組
當年看到乙組的倒扣法 相幹鐵路交會點 高梁玉米 騎豬會沉舟
雖然喜歡歷史 斷然放棄 我也沒楊威利的命
即便數十年後回頭看 當年 是運氣好
就像前面網友說的 當年一堆怪物翻車的 鑑別出來的也都很偏科
過客4112 wrote:
沒記錯的話,當時應該只有分組排名吧!
沒錯, 只有分組排名.
民國80年大學聯考時, 考生記得是約12,13萬, 當時高中其實也少,可能不到1/4選擇念高中.
沒記錯的話社會組錄取率應該是三成. 高雄地區第一志願的高中一堆落榜, 一點都不奇怪.
回想起理組最幹的是一早八點考理科數學, 南部太陽非常大, 前幾題選擇還沒答完, 早已汗流浹背, 突然發現手一拿起來考卷已經濕透了. 靠! 那年理科數學有夠難, 心慌之下極度失常, 現在還記得當下答題的混亂 (幹, 這科不是號稱林北的強項嗎? 媽的, 考卷一拿到怎麼突然一題都不會了!).
年代久遠, 數據或許有些誤差.
在屏東地區, 考上文化大學可是貼紅布條和放鞭炮的.
voyeur wrote:
當年建中一班50餘人
正常有一半上國立大學
也會有3~5個落榜
但念建中只考上文化
真的就是很混
絕不是值得驕傲的事
你想太多了 依照管爺當年的大學和該屆出生人數比較...
建中3~5個落榜?可能是資優班等級的班級吧...
那個時候學校20間不到,率取率尤其文組低的可怕...20%左右吧...
能考上大學 即使是私立大學在建中也絕對不混 混就考不上了...
文化當年也沒多差,在北部還是有優勢...而且管可能不想學柯文哲重考而已...
真要說我們當今的教育部長 淡江大學 學士、碩士 博士才出國念
當年考上淡江豈不是應該無地自容?結果人家現在不是還中研院院士、超導專家
管就更不用說了,美國名校碩博,中研院院士、計量經濟專家...
winner_feng wrote:
以當年考上文化的實力來看
換成是現在,至少是有國立大學的等級吧?
可能不止依照現在學生人數比例,當年考上文化可能都已經堪比現在的台清交政了
內文搜尋

X